阜外医院首次应用KODEX-EPD成像技术实现无X射线电极导线定位植入心脏起搏器

2019-01-03 佚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近年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各种全三维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能够更快、更简便、更精细地构建出所需要的实时心脏三维结构、减少X线对介入术者和患者的损伤是技术突破的热点。 2018年12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教授等首次应用KODEX-EPDTM成像技术为一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


近年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各种全三维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能够更快、更简便、更精细地构建出所需要的实时心脏三维结构、减少X线对介入术者和患者的损伤是技术突破的热点。

2018年12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教授等首次应用KODEX-EPDTM成像技术为一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

KODEX-EPDTM心脏成像技术是ShlomoBen-Haim教授(Carto系统发明者)团队最新发明的心脏成像技术。它采用电磁技术,通过组合型无线电波(radio wave)来实时创建患者血管入路及心脏的三维高清图像(3D-HD),结合其独有的能精细显示心腔内结构全景模式(PANOvTM),可真正脱离X线透视而实现高清实时解剖性成像、介入操作结果成像等。

此外,该系统具有开源性,可兼容任何类型的电生理导管。目前,该技术已取得欧盟EC证书及美国FDA证书。

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为男性,76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常规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透视下经鞘管置入右房右室电极导线,电极尾端通过转接线连接于KODEX-EPDTM系统,利用起搏电极导线头端通过KODEX-EPDTM系统术中所采集到的电波构建出心脏三维图型,首先在三维图型的指引下寻找希氏束电位,右心室电极通过记录标测希氏束电图结合KODEX-EPDTM系统构建的三维图象最终螺旋固定于希氏束区域,然后植入右心房电极导线,测试各项参数满意后,最后透视确认电极位置合适,完成手术。

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介绍道,目前,KODEX-EPDTM心脏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仅国外少数中心个案报道,且局限于射频消融领域,显示了其良好使用前景。

该技术在起搏器领域应用在国际上尚属首例,有望开启心脏起搏介入治疗的新篇章,此项新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和积累临床经验,将来在无X射线下或低X射线下植入右心室右心房电极导线及希氏束起搏外,寻找冠状静脉窦口和冠状静脉分支以及标侧心室最晚激动区域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是践行绿色电生理模式的又一重要跨步。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阜外医院15例应激性心肌病诊治经验:11例ST段抬高,一例80岁老人生气后再犯

应激性心肌病,最初被日本学者所描述,对于国人,都有哪些特点?

阜外医院学者称: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前景诱人

阜外医院吴伟春、王洋等在本刊发表文章指出,超声分子影像技术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展现出诱人的前景。

阜外医院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血管炎是换瓣术后瓣周漏的重要原因

阜外医院王浩、赵星等研究提示,有临床意义的瓣周漏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再手术比例高,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阜外医院经验:女性冠脉介入治疗选经桡动脉路径更安全,可显著降低严重出血和穿刺点并发症

近期,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结果称,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女性患者而言,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能可将严重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降低36%和33%。

阜外医院称,睡觉打鼾,让心梗风险增加77%

安静地睡觉,不仅是不妨碍别人的“美德”,更是一种健康。之前阜外医院李卫等进行的研究发现,每晚都鼾声大作的人,与安静睡觉的人相比,心梗可能性会增

[重复]Eur Heart J:阜外医院李卫团队PURE研究发现:每天睡觉超9小时,该警惕;睡不够6小时,白天可小睡

昨日,欧洲心脏杂志刊登了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团队与加拿大Salim Yusuf教授等人联合开展的PURE研究的最新分析。 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睡6~8小时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最低,但每天睡8小时以上,心血管病和死亡却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