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耐药后,却仍然对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敏感,这是怎么回事?

2024-06-20 癌度 癌度

介绍两种新型肺癌治疗方案,以两个患者案例阐述三代靶向药耐药后的治疗,提出“药物假期”概念及“靶向药物再挑战”。

在过去几年,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已经成为EGFR基因阳性肺癌的一线药物,最近两种新型治疗方案的出现,奥希替尼无可争议的作用才受到一些质疑。一种治疗方案是将铂类化疗与奥希替尼联合使用,另外一种用药方案是另一种三代靶向药拉泽替尼与埃万妥单抗组合,但是这两个新型治疗方案是否为所有EGFR阳性的患者都能提供帮助?这个还需要等临床试验数据。

靶向药最大的问题是耐药,一线使用奥希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18个月左右,患者耐药后往往使用铂类化疗,一般化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4个月,后面怎么办?这里我们还是再次提出肿瘤耐药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就存在“药物假期”这么个概念,也就是在靶向药停止使用期间,对靶向药敏感的癌细胞重新填充肿瘤,让肿瘤对靶向药再次敏感。下面就以两个病人的治疗案例来讲述一下这个问题。

一、三代药耐药后用一代药18个月

2019年11月,一名62岁的女性被确诊为晚期肺癌,且肿瘤已经双肺转移、脑转移和骨转移。基因检测分析表明为EGFR基因的L858R突变。一个月以后,她一线使用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治疗,但是几天之后她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偏头痛和头晕),考虑到脑病灶的数量和位置,经过多学科讨论给予了全脑放疗,同时继续使用奥希替尼。3个月之后脑部病灶完全缓解,脑外病灶则实现了部分缓解。16个月之后病情出现进展,出现了新的肺部和淋巴结转移灶。但是基因检测没有发现耐药的基因突变。她开始二线使用化疗,4个周期的卡铂联合培美曲塞,然后使用培美曲塞维持了10个疗程。

图片

三代靶向药耐药后进行的液体活检

12个月之后,病情再次进展,肺部、胸膜和骨骼出现了多个新的转移灶。外周血基因检测发现了EGFR基因的L858R和C797S突变,然后她开始使用了3个疗程的多西他赛达到了病情稳定,但是后来脑部病情再次进展,她四线治疗选择了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很快病情稳定,治疗了8个月之后左肺门病灶进展,于是对进展的病灶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然后继续使用吉非替尼,目前已经用吉非替尼18个月了。

二、几乎无望的患者用吉非替尼实现了逆转

2020年6月,一名从不吸烟的60岁男性被诊断出晚期肺腺癌,双侧肺部转移且左侧胸腔积液,基因检测显示为EGFR的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他开始每天使用80毫克的奥希替尼治疗,治疗3个月后达到了部分缓解,持续了18个月。后来影像学检查发现病情进展,出现了胸腔积液和肺部转移灶。于是开始卡铂联合培美曲塞的化疗,4个周期后使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

2022年9月,肺部和肝脏病灶再次进展,于是开始使用多西他赛,达到了病情稳定。患者对多西他赛的耐受性不好,于是5个疗程之后停药,由于胸腔积液恶化,这个患者在2022年5月放置了留置导管,CT影像学检查显示脑部、肺和肝脏出现了病情进展。患者的体能状态下降的很多,开始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治疗,临床症状迅速获得改善,胸腔积液消失,胸腔穿刺的伤口完全愈合,所有的转移灶都缩小达到了部分缓解,目前仍在靶向治疗中。

图片

患者的治疗路线图

三、认识药物假期,一代药也能用

上面治疗案例的第二个患者,其实几乎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因为从目前的治疗经验看,第三代靶向药和化疗都用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会实现逆转。但是我们在了解到“药物假期”之后可能就理解,在患者使用化疗期间,可能对靶向药敏感的癌细胞重新填充了肿瘤,并把哪些耐药的癌细胞给挤下去了。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靶向药物再挑战”!

参考文献:

Paola Muscolino, et al., Gefitinib resen- sitization after a TKI-free interval in osimertinib resis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glimpse of hope in time of crisis?, Clinical Lung Cancer (2024).

作者:癌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问诊分析:42岁宝妈,孩子才5岁,两肺17处结节且考虑肿瘤性质!当心无法陪孩子长大!

针对一位多发肺结节结友的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病史、影像等,提出处理意见和感悟,强调个性化决策。

吴一龙教授研究:75%驱动基因阳性晚期肺癌能受益于“药物假期”,最长停药20多个月!

文章介绍了晚期肺癌的“药物假期”概念,即病情控制好时暂停靶向药,通过监测重新给药,吴一龙教授研究显示其可让部分患者受益,有望使晚期肺癌进入适应性给药模式,利用癌细胞竞争关系实现长期生存。

罕见病例:平生第一次见!这样的肺部多发结节会是转移瘤!!

今天与大家分享此例的目的是希望告诉大家: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情况下,肺部多发结节不管什么形态都要考虑到转移的可能性。

问诊分析:一个半月三次CT外加一次PET,有必要吗?这个结节是否该手术?

65 岁女性肺部有病灶,多次检查未明确性质,作者分析影像认为是支气管扩张伴慢性炎,建议间隔复查,强调医生诊断应有倾向性及与患者充分沟通。

理论学习:肺癌术后到底该如何随访?为什么临床上如此混乱?有没有统一标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发布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并结合《肺癌诊疗指南》与个人的想法谈谈术后随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