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2]颈动脉狭窄治疗荟萃分析:EVT还是CEA

2012-06-09 陈蓉 :医学论坛网

       在最近召开的2012欧洲卒中大会(ESC)上,瑞士和英国学者共同开展的有关血管内治疗(EVT)相比于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的最新Cochrane荟萃分析显示:与CEA相比,EVT患者的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风险增加,但此增加危险仅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EVT的心肌梗死、颅神经麻痹和入路部位血肿发生风险较小。两种治疗预防围手术期后卒

       在最近召开的2012欧洲卒中大会(ESC)上,瑞士和英国学者共同开展的有关血管内治疗(EVT)相比于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的最新Cochrane荟萃分析显示:与CEA相比,EVT患者的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风险增加,但此增加危险仅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EVT的心肌梗死、颅神经麻痹和入路部位血肿发生风险较小。两种治疗预防围手术期后卒中的疗效相当,但需要更多资料来评估EVT的长期疗效,并确定无症状狭窄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EVT有可能是CEA的有益替代治疗方法。研究人员选择了所有有关EVT (球囊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术)对比CEA的随机研究。采用Peto固定效应模型(FE)和Mantel-Haenszel随机效应模型(MH)(以避免出现显著的异质性)及意向治疗数据进行分析。

  此项荟萃分析共纳入16项研究,7572例患者和7578次手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EVT组的随机分组至治疗后30天的死亡或所有卒中风险 (主要安全结果)较CEA组高 【FE比值比(OR)为 1.70,P<0.00001;MH OR为1.72,P=0.0006]。此转归在70岁以下患者的OR为1.16(95%CI为0.80- 1.67),≥70岁患者中OR为2.17(95%为1.58- 2.98),(交互作用P=0.01)。男性和女性间没有显著交互作用。EVT的心肌梗死(OR为 0.46, P=0.01),颅神经麻痹(OR 为0.16,P<0.00001),入路部位血肿(OR为0.34,P<0.00001) 发生危险较小。 2治疗组围手术期后同侧卒中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OR为0.93,95%CI为0.60-1.45),但EVT后严重再狭窄较常见(FE OR为 2.12,P<0.00001;MH OR为2.06,P=0.05)。在无症状狭窄患者中,主要安全转归无显著差异(OR为1.69,95%CI为0.80-3.59)。

       该荟萃分析近期发表于《脑血管病》杂志[Cerebrovasc Dis 2012; 33 (suppl 2)1-944]
 

作者:陈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IST-3卒中试验结果公布

       2012年欧洲卒中大会于5月22~25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本次大会公布了第3次国际卒中试验(IST-3)的主要结果,及静脉血栓溶解的主要结果及相关最新荟萃分析结果。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IST-3主要结果IST-3试验结果表明,对其所收录的各类患者,尽管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