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逵教授:见证肝癌治疗里程碑,Ramucirumab可为高AFP肝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2018-05-30 佚名 肿瘤资讯

晚期肝癌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侵袭性疾病,AFP水平升高的患者预后更差。多年来肝癌相关研究进展艰难,患者生存期延长并不显着,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希望。REACH试验亚组分析显示VEGFR2的单克隆抗体Ramucirumab能为高AFP肝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REACH-2试验应运而生。中国学者对REACH-2试验有着怎样的看法和期待?

晚期肝癌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侵袭性疾病,AFP水平升高的患者预后更差。多年来肝癌相关研究进展艰难,患者生存期延长并不显着,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希望。REACH试验亚组分析显示VEGFR2的单克隆抗体Ramucirumab能为高AFP肝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REACH-2试验应运而生。中国学者对REACH-2试验有着怎样的看法和期待?

我国肝癌的整体疾病负担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差异

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发病人数超过85万,死亡人数达81万人,发病和死亡率比接近1。肝癌进展迅速,治疗棘手,愈后很差,所以被称为癌症之王。中国有13.7亿人口,占全球全球1/5,可是中国肝癌发病死亡率都超过了全球的一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肝癌发病人数46.6万,占到全球55%,死亡42.2万,为全球肝癌致死人数的54%。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和日本的肝癌,无论在发病的原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还是在治疗策略方面都明显不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异质性”。例如,在欧美国家,不能接受介入射频等局部治疗或者手术局部治疗失败晚期肝癌患者,在不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中位生存期可以达到9个月以上,而中国只有3-4个月。这种生存期的巨大差异进一步说明中国的肝癌与欧美国家的肝癌存在高度的异质性。所以我们常常说肝癌特别是中国的肝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肝癌,应该加强防治。

中国肝癌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都与欧美国家不同,这种不同已经明显影响到了患者的愈后。例如,中国肝癌的首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80%的病人都有乙肝病史,继而出现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和由此相关的一些并发症。第二个病因就是黄曲霉素。第三是水的污染。第四为酗酒。在乙肝感染导致肝功损害的基础上,接触黄曲霉素或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对患者来说往往是雪上加霜。在西方国家,非酒精肝病引发的肝癌越来越多,例如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此外,在少数国家酗酒可能为肝癌的重要病因。所以有人说东西方的肝癌可以当成两种病处理,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

REACH-2研究对肝癌二线治疗的意义

肝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血管肿瘤,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血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肝癌的靶向治疗都是围绕抗血管生成进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肝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也是临床实践中的方法。

REACH-2试验是在REACH试验基础上开展的,REACH试验由美国哈弗大学的医学附属的麻省医院美籍华裔学者Andrew X. Zhu教授担任全球PI,研究了索拉非尼失败的肝癌病人二线治疗中,Ramucirumab与安慰剂之间的疗效差异,但该试验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但是其亚组分析显示,AFP超过400ng/ml的患者可以从Ramucirumab的治疗中获益。因此Zhu教授牵头开展了REACH-2试验,发现与安慰剂相比,Ramucirumab无论在总生存还是无进展生存时间上都为患者带来了获益。这个试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进一步证明了肝癌的二线治疗中,以大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取得有临床意义的生存获益。具体研究结果将在ASCO大会上进行公布,我们拭目以待。

REACH-2中国扩展入组研究介绍

2年前REACH-2开展时,国内CFDA审批比较慢,在获得国家批准时,该试验的全球入组已接近结束,中国入组了少数临床试验病例。由于中国肝癌具有一定特色,所以开展了国内的桥接试验,目前还在入组过程。由于中国肝癌中,AFP是一个重要的筛查诊断指标,因此我相信,Ramucirumab治疗肝癌不仅能在全球试验获得了成功,在中国也可以。

肝癌治疗未来展望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在中国,肝癌的治疗非常棘手。因为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常常隐藏于基础肝病中,许多患者一经确诊已达晚期,可手术的患者仅15%,可接受局部的治疗的又40-50%,且治疗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所以晚期肝细胞治疗效果非常差,可喜的是近几年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欧美国家,奥沙利铂都被批准为标准治疗方案。小分子靶向药物方面,可用于一线治疗的有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用于二线治疗的有瑞戈非尼、卡博替尼 ;大分子药物方面,Nivolumab和Ramucirumab都为可选药物。

另外,许多肝癌患者合并肝炎,同一个患者,同一时间,同一脏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一类是基础肝病,包括肝炎,不管是病毒性肝炎,还是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均有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和其他并发症。第二类是高度进展的肝癌。这两种疾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兼顾,防止顾此失彼,最近几年中提倡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同时进行,这是肝癌治疗取得的另一个进步。

未来,肝癌的治疗仍需要强调多学科合作,将多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有计划合理地进行治疗。Ramucirumab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喜讯,我相信未来Ramucirumab与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内的其他治疗联合,甚至和手术、放疗、介入或者是射频进行联合,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延长生存,甚至最终达到治愈。我相信未来是联合治疗时代,我也期待着Ramucirumab尽快和免疫治疗、化疗等治疗相联合使用,造福我们国家的肝癌病人。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抗癌新证据!维生素A衍生物可杀死癌症干细胞

Acyclic retinoid是由维生素A衍生而来的一种人工化合物,先前已经被发现能够防止肝细胞癌的复发。4月23日,最新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找到了该化合物能够发挥抗癌作用背后的机制。科学家们发现,acyclic retinoid可靶向一类癌症干细胞,阻止它们产生新的肿瘤。

维生素A衍生物选择性杀死肝癌干细胞

已经发现无环类维生素A,一种来源于维生素A的人造化合物,可以防止肝癌(HCC)的复发。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该化合物能够靶向癌症干细胞,阻止它们产生新的肿瘤细胞

Hepatology:上海药物所发现肝癌核心激酶群及相应干预策略

近年来,基于“癌基因依赖”理念对病人进行激酶抑制剂个体化靶向治疗已在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代表的多种肿瘤中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这一靶向单一驱动性激酶的治疗模式在肝癌的临床实践中却遭遇了极大的挑战,其根源在于肝癌所特有的高度异质性及复杂的信号通路代偿机制。目前,尽管已有Sorafenib和Regorafenib两个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肝癌患者,但临床疗效均欠佳(无明显敏感人群,仅延长2-3个月生存期)。

World J Gastroenterol:活性氧介导的线粒体途径参与α-hederin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

本研究旨在探究体外和体内α-hederin在肝细胞癌(HCC)细胞中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使用α-hederin(0,5μmol/L,10μmol/L,15μmol/L,20μmol/L,25μmol/L,30μmol/L,35μmol/L,40μmol/L,45μmol/L,50μmol/L,55μmol/L或60μmol/L)处理SMMC-7721、HepG-2和Huh-7HCC细胞 12

Cell Death Dis:Caspase-3通过抑制p38活化和肝细胞死亡来抑制肝癌的发生

了解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对预防或治疗肝细胞癌(HCC)至关重要。HCC的发展通常与肝细胞死亡和代偿性增殖有关。然而,关键凋亡执行者Caspase-3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Caspase-3缺陷小鼠来检查化学(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HCC模型中Caspase-3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Caspase-3缺陷明显增加DEN诱导的HCC。出乎意料地,Casp

Radiology:晚期复发性肝癌,拿你如何是好?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地分析使用索拉非尼并联合TACE和RFA疗法对于治疗伴门静脉癌栓形成或肝细胞肝癌发生肝外转移或者初次肝切除术后前两者都存在的晚期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