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ea:角膜淋巴管体内成像的新方法-荧光素基质内注射检测法

2017-12-01 cuiguizhong MedSci原创

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Le VNH近日在Cornea发表了他们的一项工作,开发了一种新的角膜淋巴管体内成像的方法。角膜淋巴管具有管壁很薄、淋巴液透明的特征,因此在临床上肉眼不能看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简单且明确的、用于角膜淋巴管体内成像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角膜淋巴管体内成像的方法,通过在基质中注入荧光素钠,在体内将角膜淋巴管可视化。

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Le VNH近日在Cornea发表了他们的一项工作,开发了一种新的角膜淋巴管体内成像的方法。角膜淋巴管具有管壁很薄、淋巴液透明的特征,因此在临床上肉眼不能看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简单且明确的、用于角膜淋巴管体内成像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角膜淋巴管体内成像的方法,通过在基质中注入荧光素钠,在体内将角膜淋巴管可视化。

他们使用6-8周龄的雌性BALB / c小鼠,通过缝合诱导角膜新血管形成,建立小鼠模型。在缝合线两周后,向间质内注射荧光素钠。然后使用临床上的Spectralis HRA + OCT装置追踪淋巴管所吸收的荧光素。他们使用特异性淋巴标记物LYVE-1和全内皮标记物CD3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确认淋巴管造影的间接结果。

结果发现,通过向间质内注射荧光素,可以检测到角膜血管和淋巴管。尽管使用HRA的淋巴管呈现为明亮的血管样结构,但仍然可见,而且血管呈现为黑色网络状,可以与之区分。在同一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荧光素标记的淋巴管与LYVE-1标记共定位。

因此,他们认为,使用向基质内注射荧光素的方法,可以在小鼠模型中容易地实现角膜淋巴管体内成像。

原文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cuiguizho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