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Child Adolescent Health:你在青春期“自虐”过吗?当心成年后变成“瘾君子”

2017-07-16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近日,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上的文章揭示,青少年时期存在"自虐"倾向的群体在成年之后往往会出现社交障碍、焦虑以及药物上瘾等症状。 据悉,这项研究由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研究者们记录了200名志愿者从14岁到35岁之间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青少年时期存在自虐行为的人群在35岁时吸食大麻的几率是同龄其它人群的2倍;2)在青少年

近日,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上的文章揭示,青少年时期存在"自虐"倾向的群体在成年之后往往会出现社交障碍、焦虑以及药物上瘾等症状。

据悉,这项研究由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研究者们记录了200名志愿者从14岁到35岁之间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青少年时期存在自虐行为的人群在35岁时吸食大麻的几率是同龄其它人群的2倍;2)在青少年时期自残的参与者中,35岁时更容易出现焦虑、吸毒和社交劣势;3)虽然这些关联大多可以解释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青春期的荷尔蒙分泌,但青少年自虐与35岁时每周吸食大麻成瘾具有相关。

文章指出:"自虐"与其说是一个"过渡阶段",不如说是生活不幸的"标志"。青少年时期常常自虐的人群更容易在成年之后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MCRI的研究员Rohan Borschmann博士表示,青少年时期的自虐倾向往往伴随着心理和行为异常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自虐倾向可以被认为是心理障碍的一类标志。尽管目前青少年时期的心里健康问题及药物上瘾都会导致自虐行为的发生。但当到了中年时期,曾经的自虐行为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大麻等药物上瘾的症状的产生。

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们认为通过对存在上述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包括心理层面的辅导以及行为层面的约束),或有助于降低成年之后的药物上瘾症状的发生风险。

原始出处:

Rohan Borschmann, Denise Becker, et al. 20-year outcomes in adolescents who self-harm: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Available online 8 July 2017

 

作者:生物探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