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Intern Med: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三联治疗vs生物治疗:成本效果分析

2017-08-04 门鹏 环球医学资讯

RACAT试验(类风湿关节炎积极治疗的比较)发现,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三联治疗非劣效于依那西普-甲氨蝶呤。2017年7月,发表在《Ann Intern Med》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依那西普-甲氨蝶呤vs三联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的成本效果。

RACAT试验(类风湿关节炎积极治疗的比较)发现,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三联治疗非劣效于依那西普-甲氨蝶呤。2017年7月,发表在《Ann Intern Med》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依那西普-甲氨蝶呤vs三联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的成本效果。

目的:旨在确定依那西普-甲氨蝶呤vs三联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的成本效果。

设计:基于353例RACAT试验参与者的试验内分析和通过决策分析队列模型外推成本和结局的终生分析。

数据来源:RACAT试验和文献。

目标人群:甲氨蝶呤治疗至少12周的活动性RA患者。

时间范围:24周和终生。

视角:社会和医疗保险。

干预:依那西普-甲氨蝶呤vs三联治疗。

结局测量:增量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

基于病例分析的结果:试验内分析发现,依那西普-甲氨蝶呤作为一线治疗可产生稍微更多的QALY,但是会大幅增加药物成本。各治疗策略间的其他成本差异可以忽略。一线依那西普-甲氨蝶呤和三联治疗24周和48周的ICER分别为$270万/QALY和$98万/QALY。终生分析表明,依那西普-甲氨蝶呤可造成0.15的额外终生QALY,但是该获益将增加$77290的成本,造成每位患者$521520/QALY的ICER。

敏感性分析结果:考虑到长期视角,依那西普-甲氨蝶呤或联合相似成本和有效性的生物制剂的初始治疗策略与首先使用三联治疗相比不可能是具有成本效果的,甚至在最乐观的假设下也是如此。

局限性:三联治疗的长期获益数据不确定。

结论:初始生物治疗而不首先尝试三联治疗会增加成本,同时产生最小的增量效益。

原始出处
Bansback N, Phibbs CS, Sun H,et al. Triple Therapy Versus Biologic Therapy for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A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Ann Intern Med. 2017 Jul 4;167(1):8-16. doi: 10.7326/M16-0713. Epub 2017 May 30.

作者:门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