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改变、T波倒置就是心肌缺血冠心病吗?

2020-05-13 网络 网络

临床上遇到心电图T波倒置、ST-T改变,第一印象就是心肌缺血,那么这种心肌缺血表现的心电图就一定是冠心病吗?

临床上遇到心电图T波倒置、ST-T改变,第一印象就是心肌缺血,那么这种心肌缺血表现的心电图就一定是冠心病吗?

其实不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就是心肌缺血表现的非冠心病疾病之一。

看到这个心电图你会想到什么呢?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主要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肥厚。

ApHCM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告;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左右、发病年龄3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ApHCM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多无肥厚。

1
临 床 表 现

症状:多数患者无症状或轻微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晕厥。心律失常可导致晕厥发生。由于舒张功能下降,心室充盈压升高,左房增大,晚期可导致舒张性心衰,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及肺水肿。

体征:由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般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和压力阶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下, 故无明显体征改变。

2
辅 助 检 查

1. 心电图

对称性巨大倒置T波是AHCM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主要出现在中胸及左侧胸前导联,最深可达4mV以上,典型时TV4>TV5>TV6,左心前导联QRS波高电压(Rv5>26 mm或Sv1+Rv5>35 mm),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

运动时,巨大倒置T波可出现变浅或变为直立等“伪正常” 改变,同时可伴有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0.40 mV。

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导联可以不一致,但ST段下移程度与T波倒置深度呈正相关;
可有不同程度的胸前导联ST段压低,V2~V5最常见;
部分患者有QTc延长;
一般无异常Q波出现。

2. 超声心动图:

可检出心肌肥厚的部位及程度,通常肥厚≥15 mm。

3. 左室造影:

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右前斜30°左心室造影可见舒张期左心室呈特征性“黑桃样”形改变,心尖部心肌明显肥厚;
收缩期可见心尖腔部位完全闭塞。


似扑克牌“黑桃”形改变,尖部向右下

4. MRI:

表现心尖部位的心肌肥厚,舒张期末见心尖部黑桃样改变,收缩期末见心尖腔完全消失。


左(a)舒张期;右(b)收缩期

5. 动态心电图

所有HCM患者应接受24-48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
确定心律失常是否是心悸或晕厥的原因;
Holter监测记录到非持续性室速意味着SCD的风险增加。

3
诊 断

多发生在中青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可出现胸痛、活动耐量下降、头晕、心悸等症状;
心电图心前导联见巨大倒置T波和QRS波高电压;
影像学检查见舒张期左心室呈特征性“黑桃样“,收缩期显著的心尖腔消失;
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无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类型心肌病证据者即可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4
主要的鉴别诊断

1. 冠心病

常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有典型心绞痛的表现,心电图有ST- T 动态改变,一般无无R波增高/左室高电压,主要通过冠脉CTA或造影鉴别,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冠脉CTA或造影无异常。

2.高血压性心脏病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室肥厚,但左室壁肥厚很少超过15mm,且心肌肥厚通常呈对称性 。心电图可存在左室肥厚伴劳损。常伴有其他靶器官损害的证据,如慢性肾脏、眼底改变等。

3.运动员心脏

规律强化体能训练可致左室室壁轻度增厚,心超常示左心室腔内径增大、室壁轻度均匀增厚,通常13-15 mm,通常不合并左房增大、严重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和收缩速度降低。家族史、心电图和左室腔大小可有助于鉴别。

以上为主要鉴别,其他如限制性心肌病、淀粉样变等疾病也会表现为心肌肥厚。

5
治 疗

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舒张功能,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钙离子拮抗剂:多选用维拉帕米,对于无法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有禁忌症者,建议使用维拉帕米以缓解症状;
合并房颤者:均建议口服抗凝药;
对于SCD风险高者,置入ICD预防猝死;
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长期随访,半年到一年心内科检查,调整用药剂量、检查心超等,观察用药后能否延缓或抑制心室进一步肥厚;

6
经验及总结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有ST-T变化,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ST-T改变不是缺血导致的,主要是由于心室的除极过程发生改变所致的复极异常,且多数不会有明显的动态变化;
超声心动图是确诊本病的有效易行的手段;
如果临床见到类似心电图,而患者无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发作时及缓解后的心电图无明显的变化,则首先考虑有无 ApHCM的可能。
本病有遗传倾向,需要观察家族成员是否有类似疾病。

专家简介


陈瑞珍 教授

陈瑞珍,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内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是对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作为负责人或主要PI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Europe Heart Failure、J Viol、IJC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著7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优选新型降糖药物和单用氯吡格雷,AHA伴糖尿病的稳定冠心病科学声明

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往往并存,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

Int J Mol Sci:牙周炎和冠心病患者唾液和血清丙二醛的表达及血脂谱

脂质通路中的丙二醛(MAA)可影响牙周炎和冠心病(CHD)患者的内皮功能。这项研究评估了牙周炎,冠心病或两种疾病的组合(牙周炎+冠心病)对唾液和血清MAA水平的影响。

NEJM:介入治疗心绞痛合并晚期肾病者得不偿失!

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效果的临床试验常规排除了晚期慢性肾病患者。那么对于这类肾功能差但是又有心绞痛的患者,是介入还是保守治疗?

Circulation:多吃豆腐可降低冠心病患病风险!

最近三年,我国大豆的年消费量均突破一亿吨,约占当年度全球大豆总消费量的30%以上,其中,这些大豆的绝大多数都被我们吃进了肚子里。最新研究表明,异黄酮和豆腐的摄入量高与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较低有关。

JAHA: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存在性别差异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先前的研究表明患有ACS的女性与男性有不同的症状。本次荟萃分析的目的旨在评估ACS患者男女性的差异程度。

Heart:脂蛋白(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复发事件的关系

循环中Lp(a)的浓度是评估CAD患者RCVE风险的有用预测指标,该研究为Lp(a)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信息。

拓展阅读

急诊PCI导丝致对角支分支破裂,术后1小时心脏压塞

患者女性,70岁,因剧烈胸痛3天,加重5小时入院。

“甜度”超标可不是什么好事!当冠心病遇上糖尿病,甜蜜背后隐藏巨大危机

糖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同时患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将升高1.5~4.5倍。

“养阴生血、补益心气”--探究通脉养心丸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根据中医典籍记载,多种经方验方如炙甘草汤、养心汤、生脉散、葛根虎杖汤等用于治疗室性早搏,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3]。

揭秘升陷汤神奇疗效:网络药理学助力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机制大解密!

文章揭示了升陷汤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相关影响。

主支支架后分支开口受压夹层,导丝Rewire、分支补救支架时的操作技巧

患者男性,51岁,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时心电图V₄~V₆导联ST-T改变。

JAHA: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

该研究强调了几种脂蛋白生物标志物,包括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载脂蛋白B和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与CHD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