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免疫监视细胞如何特赦有益细菌

2017-03-11 佚名 来宝网

免疫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其宿主(“自身”)和侵入性病原体(“非自身”)组织之间的辨别——区分。为了将其威力瞄准适当的目标,它必须能够区分朋友和敌人。这对与肠的上皮内层相关的免疫细胞提出了特别的挑战。它们暴露于肠道的天然微生物群之中,这些微生物群本身起重要的有益的生理作用。因此,免疫系统必须以某种有效的方式阻止攻击这些细菌,尽管它们不属于“自我”类别。德意志 - 意大利合作研究现在已经发现了一种有助于在

免疫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其宿主(“自身”)和侵入性病原体(“非自身”)组织之间的辨别——区分。为了将其威力瞄准适当的目标,它必须能够区分朋友和敌人。这对与肠的上皮内层相关的免疫细胞提出了特别的挑战。它们暴露于肠道的天然微生物群之中,这些微生物群本身起重要的有益的生理作用。因此,免疫系统必须以某种有效的方式阻止攻击这些细菌,尽管它们不属于“自我”类别。德意志 - 意大利合作研究现在已经发现了一种有助于在肠道中维持这种平衡的机制。该项目由 LMU 免疫学研究所所长 Thomas Brocker 教授领导,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Nature Communications 是 Nature 科学期刊家族的一个开放获取的一员。
所谓的树突状细胞(DC)在维持这种重要平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DC 具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生理作用:在感染的情况下,它们对于激活免疫应答是必需的,但它们也参与促进免疫耐受,即它们能够主动抑制免疫应答。在这个意义上,DC 细胞既是战士,也是外交官。在后者,它们刺激所谓的诱导调节性 T 细胞(iTreg),其控制免疫耐受性的发展并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化。为了触发对肠微生物群的耐受性,肠上皮中的 DC 识别和内化微生物蛋白质并迁移到与肠相关的淋巴结。在途中,细菌蛋白质被加工成小片段。然后将这些标签显示在 DC 的表面上,与被调节性 T 细胞识别的特异性结合蛋白相关联。这种相互作用反过来指示 iTreg 抑制针对这些区段的蛋白质的免疫应答。 “我们认为这些 iTregs 对天然肠道细菌产生的蛋白质是特异性的,”Brocker 说。

树突状细胞,特别是那些在其表面上具有称为 CD103+ 的蛋白质的树突细胞,从肠上皮迁移到淋巴结,并使免疫系统更新最新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但是研究人员想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特赦法令是如何“撤销”的。他们继续确定一个众所周知的信号分子,CD40,作为报警按钮。 CD40 是 DC 上的第二表面受体。但是 CD40 与其在所谓的效应 T 细胞上的结合配体的相互作用将先前外来的 DC 转变为类似 DC 细胞,通过引发它们来触发而不是抑制免疫应答。

研究人员证明了这种转变在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CD40 信号永久激活的小鼠发展成严重结肠炎,但没有显示其他症状。这些树突细胞仍然可以从肠上皮迁移到淋巴结。然而,它们会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因此不能提醒调节性 T 细胞以确保维持来源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蛋白质的免疫耐受性。结果,广泛的免疫应答被激活,并且 T 淋巴细胞迁移到肠上皮,在那里诱导炎症。然后如果这些小鼠用消除针对肠的天然微生物群的抗生素处理,则炎症消退并且小鼠存活。 “这些发现表明 CD103 阳性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 T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正确的免疫平衡或肠内稳态是必不可少的,”Brocker 总结说。他和他的同事现在计划澄清正确编程的调节性 T 细胞是否是真正特异作用于肠道微生物群的成员,如目前的结果所示的那样。
原始出处:
Christian Barthels,Ana Ogrinc,Verena Steyer, et al.CD40-signalling abrogates induction of RORγt+ Treg cells by intestinal CD103+ DCs and causes fatal colitis,Nature Communications 8, Article number: 14715 (2017) doi:10.1038/ncomms1471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7-11-12 liuli5079
  2. 2017-03-16 cuiyejia

    学习了,好文章谢谢分享

    0

  3. 2017-03-12 虈亣靌

    很好的学习资料,谢谢了。

    0

相关资讯

J Immunol:利用人胚胎干细胞生成DC抗肿瘤

    近日,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生成树突状细胞(DC)来刺激免疫系统来抗肿瘤,该新方法可能是一个更经济方式来生成抗癌症的治疗性疫苗。     树突状细胞提呈刺激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消除致病细胞。DCs的这种能力使得树突状细胞是疫苗在体内的理想选择作用靶细胞

Science:中国院士连发两篇《科学》文章

日前,《科学》Science杂志上分别刊登了来自中国学者的两篇文章。来自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等人首发现一种名为 lnc-DC 的长链非编码 RNA 控制了人类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而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则发表了一篇社论,谈到了关闭活禽市场的必要性。 在第一项研究中,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

Nature:树突状细胞分子刹车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在小鼠的卵巢癌模型中,激活树突状细胞的应激反应和转录因子XBP1,能抑制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时刻暴露于各种刺激之下。这部分可归因于缺氧和缺乏营养导致的内质网功能失常。内质网是负责蛋白质折叠的细胞器。内质网功能失调后,细胞内错误折叠蛋白堆积——也就是所谓的内质网应激。癌症细胞通过内质网应激能从缺氧缺营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科学家们目前仍不清楚,这条通路是否影响肿瘤微

Immunity:免疫树突状细胞囊泡转运的“地图”,揭示抗菌的机制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科研部生物医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万瑛和美国杜克大学免疫学者合作的一项研究,揭开了树突状细胞如何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完成细胞内囊泡转运以及抗原细胞如何“激活”免疫应答的奥秘。 国际权威期刊《免疫学》(Immunity)杂志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研究基金(31028007)、面上项目(31470857)等资助。万瑛表示,正是科学基金对海外及港澳学

J Immunol:STAT2调节树突状细胞交叉呈递

树突状细胞的交叉呈递效应"cross-presentation"能够激活CD8 T细胞抵抗胞内的外源微生物以及并不感染树突状细胞的其它微生物。此外,交叉呈递作用还能够有效激活抗肿瘤T细胞免疫反应。外源微生物特有的分子结构是激活DC的主要元素,激活后的DC能够提高其交叉呈递的效率。 此前研究发现,TLR信号引起的DC的交叉呈递效应依赖于MyD88以及I型干扰素。MyD88能够介导NF-KB的

防止骨髓和器官移植物排斥的新理论

使用总淋巴放射和抗T细胞抗体的组合可以安全地诱导人体中造血细胞和器官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免疫耐受。宿主自然杀伤T(NKT)细胞通常依赖于来自CD8+树突状细胞(DC)的信号激活,近期,一项发表在Blood杂志上的研究使用小鼠模型检测了在淋巴照射后,宿主CD8+DC细胞通过与NKT细胞的相互作用发挥耐受诱导中必不可少的作用。CD8+DCs或NKT细胞的选择性缺乏消除嵌合体和器官移植接受。在照射后,C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