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

74篇内容 | 6808人围观

关注话题

话题活跃用户
#插入话题
克罗恩病
2020-05-29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两种形式的慢性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致残性功能性肠病,其特征是与大便频率或形式改变相关的反复腹痛。 粪便#钙卫蛋白#的敏感性较好,其临界值为≤50 μg/g。
2023-10-24发表于上海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甲氨蝶呤#肌注或皮下注射作为维持治疗对轻至中重度#克罗恩病# (CD)患者有效。
2023-10-16发表于云南省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以节段性和跨壁性病变为特征。据报道,1/3的CD患者在诊断后10年内发生狭窄,最常见于回肠末端(TI)、回盲瓣(ICV)和外科吻合口。与炎性狭窄不同,药物治疗对纤维狭窄性狭窄的作用有限,通常需要机械治疗,如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和手术,最常见的是回结肠切除术(ICR)联合回结肠吻合术(ICA)。然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 ~ 31%,ICA狭窄复发率为30% ~ 80%。在过去的20年里,EBD已经成为治疗CD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主要是在ICA,在我们的机构,EBD即刻技术成功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2.7%。与ICA狭窄的情况不同,没有发表的研究专门评估EBD和ICR治疗原发性CD狭窄的结局。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ICR和EBD治疗伴有原发性回肠远端狭窄的CD患者的疗效。
2023-10-14发表于浙江省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克罗恩病# 尽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小分子疗法的出现,克罗恩病(CD)的治疗开始获得越来越好效果,但50%至90%的克罗恩病患者需要在初次诊断后的10至30年内进行手术治疗。克罗恩病最常见的表现部位是末端回肠,同时伴或不伴近端结肠受累。因此,多达 80% 需要腹部手术治疗克罗恩病的患者将进行回肠或回结肠切除术(ICR),其中 20%-40%在诊断后第一年内进行。然而,克罗恩病在进行肠切除后经常复发。约 30%的克罗恩病内镜下复发发生在 ICR 后3个月内,高达80%的患者在1年内出现。据报道,多达20%-30%的患者在 ICR 发生1年内出现临床复发,随后每年增加10%。许多研究评估了克罗恩病初次ICR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确定了与克罗恩病初次 ICR 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
2023-09-25发表于浙江省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涉及整个消化道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它主要见于末端回肠和结肠部分邻近部位,呈节段性分布,通常表现为透壁炎症。C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被认为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免疫、遗传、肠道菌群和环境。然而,克罗恩病患者经常由于肠道吸收不良而体重减轻,但他们的内脏脂肪含量反而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与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抑制TNF-α表达可显著缓解克罗恩病患者的病情。目前,用于克罗恩病治疗的主要抗TNF-α药物是英夫利昔单抗(IFX)和阿达木单抗。来自几项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数据表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对 IFX 和其他抗 TNF-α 药物治疗无反应的发生率为 9-40%。因此,预测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具有临床重要性。内脏脂肪组织(VAT)是围绕内脏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网膜脂肪组织、肠系膜脂肪(MAT)、腹膜后脂肪、性腺周围脂肪和心包脂肪,其中MAT是围绕肠系膜并以网状形式附着在肠道上的内脏脂肪。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根据VAT水平评估IFX的有效性,结果也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究VAT 是否预测英夫利昔单抗 (IFX) 对不同部位的克罗恩病疗效及其与血清TNF-α水平和IFX血清谷浓度的关系。
2023-09-20发表于浙江省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苯乙酰谷氨酰胺##克罗恩病#有关,可能通过#血小板活化#加重#结肠炎#,但是既然它产生了,也肯定有其它的益处。物本无害,过则为灾。#肠道菌群#的这些#代谢#物的研究,会是未来10年的重点。 这些代谢物可能是肠道菌群调控机体各方面功能的“#信使#”,会被人类极大的认知,也许未来在人类肠道中投放,或口服这些“信使”能够治疗或调控疾病的发生发展。这样的信使,也许将来可以称为#第四信使#,远隔调控机体的功能。
2023-09-02发表于上海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在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BD))的情况下,#宿主-微生物群共生#的特征至关重要,在肠道环境中,肠道环境受到严重干扰,但致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IBD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两种主要亚型组成:#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粪便代谢物#,这项研究值得深入探索!!
2023-05-21发表于上海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帕金森病##克罗恩病##麻风#病背后主使居然是同一个基因#LRRK2#突变?不过,既然表型不同,这个基因可能是通路中的一个共同的基因,并不是主控基因!
2023-05-19发表于上海
共109条页码: 3/6页20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