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真约大咖 | 张广志教授:关注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如何指导用药和遗传?

2024-01-19 苏州绘真医学 苏州绘真医学

近年来,基于基因检测指导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然改变并促进了晚期GIST患者的诊疗格局。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以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胃和小肠最常见。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在精准医学时代,积极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对于揭示GIST发病机制、协助病理诊断、指导靶向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基因检测指导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然改变并促进了晚期GIST患者的诊疗格局。

针对基因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意义,小编整理了几个问题:1.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需要关注哪些基因变异?2.PDGFRA基因D842V突变用阿伐替尼治疗的疗效如何?3.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携带NTRK1/2/3融合变异,靶向治疗能否获益?4.共识如何依据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变异类型推荐用药剂量?5.关注胃肠道间质瘤的遗传性,应检测哪些胚系基因?

绘真:1.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需要关注哪些基因变异?

张广志教授:

野生型GIST是指在病理学诊断符合GIST,而没有检测到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的一类GIST。由于不携带KIT和PDGFRA驱动基因变异,所以野生型GIST患者对相应靶向治疗疗效不佳。寻找其他的治疗靶点和方案显得尤为必要。在2021年ESMO年会上,研究报道了中国野生型GIST患者的基因突变图谱,并为患者找到可能的靶向治疗方案。在2021年GIST中国专家共识和最新版的CSCO指南中明确,GIST患者要行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基因突变至少应包括KIT、PDGFRA、SDHA/B/C/D、NF1、BRAF、KRAS、NRAS和PIK3CA;检测基因重排应包括NTRK3和FGFR1,并同步关注SDH基因或NF1基因胚系突变,评估GIST遗传风险。

绘真:2.PDGFRA基因D842V突变用阿伐替尼治疗的疗效如何?

张广志教授:

早在2020年1月,FDA批准阿伐替尼Avapritinib(Ayvakit)用于治疗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最常见的D842V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的成人患者。阿伐替尼成为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PDGFRA基因突变GIST患者的靶向疗法。这项批准基于I期NAVIGATOR临床试验的结果,研究入组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患者,总缓解率(ORR)达到84%,PDGFRA D842V突变患者组的ORR为88%。研究同时发现,阿伐替尼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很低,只有不到10%的人停药。此外,针对术前评估预期肿瘤难以达到R0切除同时需要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以及可完整切除但手术风险较大的早期GIST患者,应考虑新辅助治疗。CSCO指南明确指出,GIST患者新辅助治疗前,须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并推荐行基因检测。对于检出对伊马替尼不敏感的PDGFRA 18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推荐阿伐替尼新辅助治疗。近年来,NCCN指南与新版CSCO指南均增加了阿伐替尼用于D842V突变GIST新辅助治疗的I级推荐。强调了GIST患者的基因检测推荐已经提早到新辅助治疗阶段。

绘真:3.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携带NTRK1/2/3融合变异,靶向治疗能否获益?

张广志教授:

NTRK基因融合是用于泛癌种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在实体瘤中的发生比例不到1%,非常罕见。在胃肠道间质瘤中,NTRK融合经常发生于无KIT和PDGFRA突变的野生型患者,尤以NTRK1和NTRK3融合最为常见。目前有多篇研究案例报道了NTRK融合的GIST患者能够从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等TRK抑制剂中获益。例如,早期荟萃性研究表明,3例携带NTRK融合的GIST患者使用拉罗替尼后,均达到客观缓解,其中2例肿瘤缩小超过30%,1例缩小超过90%,达到完全缓解。在去年Cancers期刊也有篇案例报道,一位携带ETV6-NTRK3融合的GIST患者,在经历了多达五线的TKI治疗后,最终成功获益于拉罗替尼的治疗,用药4个月后疗效达到部分缓解。因此,即便NTRK融合在GIST中较少见,但一旦检出,就能为患者增添一份治疗的希望。值得说明的是,2022年CSCO指南也新增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推荐,用于指导拉罗替尼的治疗。而且,伴随着近年来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在国内的上市,必将为NTRK融合突变的GIST患者增加信心。

绘真:4.共识如何依据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变异类型推荐用药剂量?

张广志教授:

目前,在KIT突变的GIST患者中,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常规剂量为400mg/d,然而,针对不同基因变异类型的GIST患者,靶向药物的用药剂量推荐事实上有所差异。《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基于多项临床研究,结合变异位点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说明,对于复发转移/不可切除或拟行术前治疗的KIT第11号外显子原发突变GIST患者,推荐常规剂量伊马替尼(400mg/d);对于KIT第9号外显子原发突变GIST患者,若患者是复发转移/不可切除的,则推荐高剂量伊马替尼(600~800mg/d)治疗;若患者拟行术前治疗的话,是可以考虑选择高剂量伊马替尼(600~800mg/d)治疗的。针对KIT第13、17号外显子原发突变GIST患者,无论是复发转移/不可切除或拟行术前治疗,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还不足,可考虑选择伊马替尼400mg/d。针对PDGFRA第12、14号外显子突变GIST患者,复发转移/不可切除或拟行术前治疗都可选择伊马替尼400mg/d;而PDGFRA第18号外显子突变的晚期GIST患者,则推荐选择阿伐替尼治疗。因此,结合患者具体突变,并依据共识采取更加合理的用药方案,可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管理。

绘真:5.关注胃肠道间质瘤的遗传性,应检测哪些胚系基因?

张广志教授:

胃肠道间质瘤多为散发出现,家族性GIST占比不到5%,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并伴有多种临床症状或体征。在发病原因上,家族性GIST主要由KIT或PDGFRA基因胚系突变引起,少数为SDH或NF1基因胚系突变。亚型细分为KIT胚系突变家族性GIST、PDGFRA胚系突变家族性GIST、NF1相关性GIST和SDH突变的Carney-Stratakis综合征相关性GIST。在诊断上,家族性GIST主要依赖于家族史、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若患者病理诊断符合GIST,且存在家族史和特征时,加上白细胞中检出KIT、PDGFRA、SDH或NF1胚系突变,即可确诊家族遗传性GIST。因此,CSCO指南建议,对于家族遗传性GIST,需要重视遗传性基因筛查,结合具体的临床和家系表现,进行上述特定基因的遗传学检测,一旦发现胚系突变,应该对其直系亲属进行相关基因的遗传学筛查。并且,对携带胚系突变的患者亲属,尽早定期进行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苏州绘真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Pediatr:外显子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分子技术在矮小症中的诊断率——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

这项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为ES和CMA在矮小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提供了高水平的证据支持,也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推荐这些遗传测试手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柳叶刀》子刊:胃肠道息肉病患者做基因检测有啥临床意义?

本文综述了息肉病患者的已知综合征和基因、基因检测和临床管理,以及胃肠道息肉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晚期胰腺癌的他活了近5年,期间还参加环法自行车赛!多次基因检测探寻治疗奇迹

本病例报告证明了重复进行基因检测在晚期癌症治疗和及时获得靶向治疗中的重要性。利用基于这些基因变异进行的泛肿瘤治疗的方法有可能在生存和生活质量方面产生极大影响。

晚期卵巢癌基于腹水/腹腔冲洗液进行基因检测可行吗?与肿瘤组织的一致性竟达95%

从腹腔液提取cftDNA是可行的,可提供大量的肿瘤DNA。这种快速可靠的方法使HRD检测成为可能,包括BRCA1/2突变和基因组不稳定性评估。

纠结是「多原发肺癌」还是「肺内转移」,看NGS多基因检测如何助力鉴别诊断

本文报告了 3 例肺腺癌病例,这些患者出现 2 个病灶,根据靶向测序结果,改进了诊断。

绘真约大咖 | 王庆锋教授: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吗?

近年来新辅助/辅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早中期肺癌患者的长期高质量生存带来了新希望,而生物标志物检测可能为从这些新兴疗法中获得更多益处的患者提供了选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