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有易损斑块,冠脉事件风险高!哈医大二院于波等发文

2020-02-29 高睿, 于波. 中国循环杂志

动脉粥样硬化常不会“厚此薄彼”,在多血管床都可发生。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相似、易损性相似,颈动脉斑块能否同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常不会“厚此薄彼”,在多血管床都可发生。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相似、易损性相似,颈动脉斑块能否同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等指出,通过颈动脉壁厚度、斑块负荷及组成允许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脉事件发生,但尚有争议。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相比,斑块负荷在预测首次冠脉疾病事件中更有优势。

首先,斑块的发生与进展及cIMT的增加有很多相同的风险因素。

其次,cIMT的改变反映了一个代偿过程,是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的生理反应,而颈动脉斑块形成反映了血管壁病理性改变。

再者,颈动脉斑块面积的进展比cIMT 快。

不过颈动脉超声的主要研究已经使用cIMT做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标志,但是颈动脉斑块负荷的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斑块组成在冠脉事件中,尤其是易损斑块在 ACS 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有研究发现,斑块脂质成分与纤维成分的比例与冠脉疾病事件有关。

斑块内脂质含量高以及薄或破裂的纤维帽属于高风险斑块,又称易损斑块,而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冠脉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同时,研究表明斑块的易损性取决于其组成,而不是厚度和负荷。而且颈动脉低回声也可以预测二次冠脉事件。

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6 个月期间,随着颈动脉斑块低回声恶化,冠脉罪犯病变斑块体积增加。甚至还有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出现本身就与二次冠脉事件相关。

冠脉介入影像学检查发展迅速,尤其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其能够明确

易损斑块,即高脂质含量、薄纤维帽。

于波等总结,如果颈动脉斑块能够同步评价冠脉斑块特征,冠脉事件的诊治也将迈出一大步。然而,相关研究仍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睿, 于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颈动脉狭窄常见问题解答——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韩翔教授

颈动脉狭窄分两种: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6个月内无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只有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6个月内有TIA、一过性黑蒙、患侧颅内血管导致的轻度或非致残性卒中等临床症状中一项或多项的颈动脉狭窄称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JACC:房颤预防脑卒中新装置:在颈动脉放线圈捕获血栓

房颤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但是即使服用华法林及非华法林口服抗凝药物,也还残余35%左右的脑卒中风险,此外,还有患者不能接受口服抗凝治疗,有没有更好的能预防脑卒中的方法?

JACC:颈总动脉滤过器的置入可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

不适于口服抗凝药(OACs)的卒中和房颤高风险患者需要其他的卒中预防策略,一种新型的永久性线圈过滤器可以直接置入两个颈总动脉(CCA),用于捕获直径大于1.4 mm的栓塞。本CAPTURE临床试验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置入两边CCA滤过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研究的患者纳入标准为: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OAC不适用,CCA直径为4.8-9.8mm,且没有颈动脉狭窄>30%。经超声

Radiology:手持型多光谱声光断层成像实时评估颈动脉的价值

背景:多光谱光谱成像能够分析血红蛋白、脂质和水。容积多光谱声光断层成像(MSOT)是一种能够实时提供独特的功能性和分子学对比的混合成像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究是否容积MSOT能够实时、非侵入性评价颈动脉分叉处的结构及功能。

JACC: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预后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一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无症状和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结局。本研究纳入分析了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和有症状≥50%的年龄≤80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术后30天卒中和死亡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是心梗和穿刺相关并发症。最终,共纳入分析了来自98个医学中心的2141名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有2219次CAS操作。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男性占65%,白种人占9

Stroke: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首次卒中风险更大

近期,Stroke杂志刊登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首次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任何潜在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