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l Infect Dis: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轻度至中度CDAD,万古霉素vs甲硝唑

2018-06-26 吴星 环球医学

2018年6月,发表于《Transpl Infect Dis》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SOT)中比较了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治疗的轻度至中度艰难梭菌相关腹泻(CDAD)的结局。

2018年6月,发表于《Transpl Infect Dis》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SOT)中比较了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治疗的轻度至中度艰难梭菌相关腹泻(CDAD)的结局。

背景:当前指南推荐口服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治疗轻度至中度CDAD,而当口服万古霉素和非达霉素不可行时推荐甲硝唑作为替代药物。然而,缺乏SOT人群的数据。

方法:该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轻度至中度CDAD的成年SOT受者。此研究(1)评估了接受甲硝唑vs口服万古霉素初始治疗至少72小时的患者;(2)评估了接受甲硝唑vs口服万古霉素至少70%治疗疗程的患者。首要结局为治疗失败。次要结局包括CDAD复发和全因死亡。

结果:分析1纳入了71名患者(甲硝唑50人,口服万古霉素21人),分析2纳入了75人(甲硝唑42人,口服万古霉素33人)。两个分析中,两组间都未观察到艰难梭菌风险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两分析中,口服万古霉素组在CDAD发作期间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更多(分析1:52% vs 26%,P=0.03;分析2:55% vs 32%,P<0.01)。没有分析证实治疗失败存在差异(分析1:甲硝唑16%,口服万古霉素10%,P=0.71;分析2,甲硝唑2%,口服万古霉素6%,P=0.58)。两分析各组的CDAD复发和全因死亡率相似。

结论:结果表明,甲硝唑和口服万古霉素是治疗SOT患者轻度至中度CDAD的合理选择。未观察到治疗失败存在差异,但是口服万古霉素对于具有较高风险的患者更佳,如同时接受抗生素的患者。

原始出处:

作者: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Immunity:器官移植自体免疫关键分子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自身免疫排斥反应是必须跨过去的阻碍。而在近日,《Immunity》就刊登了一篇自体免疫的新研究:他们发现了控制T细胞功能的关键因子!其可以帮助克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18)》要点

前言自启动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我国器官移植捐献例数逐年增加,累积已超过一万例,已成为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器官捐献工作的快速推进在拯救大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同时,也给移植界带来了一个重大挑战,及供者来源性感染(DDI)。DDI是指在器官捐献后,捐献者体内存在的病原体通过器官移植过程使受者罹患相同的感染。绝大部分捐献者入住过重症监护病房(ICU),可能经历重大手术,持续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

胡必杰:具有感染风险供体的受者需要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近几年,关于实体器官移植导致的受体感染频频发生,目前供体多来源于疾病终末期乃至脑死亡患者,相关器官携带的多重耐药菌或其他致病菌可导致受体的感染,临床、院感和移植等方面的专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正在准备联合出台相关共识与指南。

全球首例人羊嵌合体问世!该项目一度面临美国**卫生机构资助禁令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将人体干细胞移植到羊胚胎中,形成人羊嵌合体,有望给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希望。

Am J Transplant:极低体重新生儿供肾双肾整块移植新术式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主任彭龙开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美国器官移植杂志》(简称AJT)发表名为《利用主动脉远端建立流出道的极低体重新生儿供肾双肾整块移植新术式》(A novel technique for en bloc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rom infant donors with extremely low body weight by using t

Cell:华人研究再登Cell封面!有望挽救全世界数百万患者生命

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Wei Li博士课题组带来的一项研究荣登封面。这支三分之二都由华人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做出的发现,有望在临床医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