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Cardiol:房颤和2型糖尿病患者抗血栓治疗的差距

2019-04-30 xing.T 网络

由此可见,尽管有明确的指南建议进行抗凝治疗,但几乎一半的高危AF糖尿病和ASCVD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突出了在临床实践中管理这些患者临床改进的挑战和潜力。

近日,血管领域权威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调查西他列汀血管结局评估试验(TECOS)中招募的患有心房颤动(AF)、2型糖尿病和已知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基线时使用不同抗血栓治疗方法。

具有AF病史的TECOS参与者通过CHA2DS2-VASc评分进行分层并评估其抗血栓形成方法。在调整关键基线特征后,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探究AF病史与预先指定的临床结局之间可能的关联。

在14671名TECOS参与者中,1167名(8%)参与者有房颤史,其中51.6%的参与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 31.2%的参与者单独使用VKA,16.9%的参与者使用阿司匹林加VKA,1.8%的参与者使用氯吡格雷加VKA,1.7%的参与者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加VKA。使用阿司匹林的比例为56.8%:30.9%的参与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和7.3%的参与者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单独使用比例为2.9%,7.3%的参与者未使用任何抗血栓药物。有房颤史的参与者比没有房颤的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力衰竭住院和全因死亡率。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周动脉疾病或既往卒中的白人、老年男性比没有这些特征的其他人更容易发生新发AF。

由此可见,尽管有明确的指南建议进行抗凝治疗,但几乎一半的高危AF糖尿病和ASCVD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突出了在临床实践中管理这些患者临床改进的挑战和潜力。

原始出处:

Patrícia O.Guimarães,et al.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gap among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type 2 diabet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9.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752731930581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eart:中高危房颤患者的直接口服抗凝治疗与死亡率

在这个新诊断的NVAF患者队列中,与无口服抗凝治疗相比,DOAC治疗与死亡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NEJM:近期发病的房颤患者早期或延迟心脏复律疗效比较

由此可见,在近期发作的症状性房颤患者中,等待观察的方法在4周时恢复窦性心律方面的效果并非劣于早期心脏复律。

NEJM: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PCI术后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由此可见,在近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PCI并服用P2Y12抑制剂治疗的房颤患者中,包含阿哌沙班(不含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使患者出血少,住院次数少,缺血事件发生率与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或两者同时服用的个体没有明显差异。

一种病理变化将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房颤

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中,房颤发生晚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发病过程中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在房颤发病中扮有什么角色?

房颤射频消融麻醉有讲究

做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全身麻醉用喉罩和插管对消融治疗效果有何影响?

病在脑上根在心上 两成脑卒中祸起“房颤”

南京某医院接诊了一位33岁的年轻妈妈,在辅导女儿作业时,因为孩子动作磨蹭,晚上10点半还未写完,一动怒,导致头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诱发中风。“陪娃写作业,气到中风”一度引起大家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