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IgA结合β2-糖蛋白-I免疫复合物:预测肾移植后血栓形成的新型标志物

2017-03-05 MedSci MedSci原创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特征在于患有抗磷脂自身抗体(aPL)患者的复发性血栓形成和/或妊娠发病。存在aPL的预测值低,需要新的标记物来鉴定具有较高风险的aPL携带者并对其采取预防措施。与β2-糖蛋白-I(B2A-CIC)结合的IgA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与急性血栓形成(TEV)的发生相关。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检测了即将接受移植手术患者出现TEV(aPL携带者触发TEV)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特征在于患有抗磷脂自身抗体(aPL)患者的复发性血栓形成和/或妊娠发病。存在aPL的预测值低,需要新的标记物来鉴定具有较高风险的aPL携带者并对其采取预防措施。与β2-糖蛋白-I(B2A-CIC)结合的IgA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与急性血栓形成(TEV)的发生相关。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检测了即将接受移植手术患者出现TEV(aPL携带者触发TEV)的可能预测价值。

此项研究分为三组:第1组:IgA抗β2-糖蛋白-I(B2GP1)和B2A-CIC(N = 125)阳性的患者。第2组仅IgA抗B2GP1呈阳性(N = 240)的患者。对照组:IgA抗B2GP1阴性(N = 974)的患者。在移植手术前立即量化自身抗体和B2A-CIC的水平,随访6个月。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第1组中46.4%的患者出现血栓形成vs.在第2组中为10.4%(p <0.001);在对照组中为8.6%(p <0.001)。第1组中移植物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1.2%)显着高于第2组(3.3%,p <0.001)和对照组(2.6%,p <0.001)。在多变量分析中,B2A-CIC的存在是一种独立的变量,承受任何类型的移植后血栓形成(危险比:6.72; 95%CI:4.81-9.37) 以及移植物血栓形成(危险比:14.75; 95%CI:9.11-23.89)。在B2A-CIC阴性和对照组患者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

此项研究得出结论:B2A-CIC的存在是TEV的预测因子。IgA抗B2GP1阳性的患者如果同时存在B2A-CIC阳性,则其处于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他们是B2A-CIC阴性患者,那么他们发生血栓的风险与对照组相同。为了防止TEV的发生,应该密切关注B2A-CIC阳性的患者。

原始出处:
Serrano M, Martínez-Flores JA, et al. Immune Complexes of Beta-2-Glicoprotein I Bounded to IgA: A Novel Marker Able to Predict Thrombosi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Circulation. 2017 Mar 1. pii: CIRCULATIONAHA.116.025992.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6.02599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

研究指出,支架内血栓发生率 1 年内< 1%,随后每年发生率为 0.2%~0.4%。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约为 5%。近日,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 Robert A 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综述,小编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即使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的革新、新型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使短期到中期内支架植入患者预后明显提高,但心脏支架并不能一劳永

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究竟是怎么回事

研究指出,支架内血栓发生率 1 年内< 1%,随后每年发生率为 0.2%~0.4%。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约为 5%。支架内血栓一旦形成,在临床上发生心脏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其中引发的血栓形成段的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率可高达20%~40%!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Robert A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综述,和大家分享一下。支架内血栓是

病例解读:替格瑞洛用于极晚期支架内血栓1例

导语:支架术后超过1年的血栓形成称为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极晚期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早期血栓形成显著不同,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血管正性重构导致继发性支架贴壁不良和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在处理此种病变时,若条件许可,一方面应在恢复血流后行IVUS/OCT等腔内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病变性质,根据病变特点,可给予POBA、支架、药物等方法针对性处理;另一方面应明确是否存在药物抵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机制

深静脉血栓(DVT)及其主要并发症,肺栓塞是一项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但是,有关DVT的机制仍然没有完全了解。血小板在DVT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关特异性血小板受体的影响仍不清楚。已知血小板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可以在炎症条件下维持血液脉管系统的生理状态。DVT是一种血管壁中的无菌炎症发展的血栓炎症性病症。那么,CLEC-2可能在DVT中起作用。根据这一设想,近期,一项发表在Blood杂

Stroke: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发生亚急性血栓的危险因素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探讨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颅内支架术后的亚急性血栓形成(SAT)的危险因素。研究时间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北京天坛医院接受颅内支架置入的所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发生SAT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和手术数据与未发生SAT的患者进行比较。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来确定与SAT相关的风险因素。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入组的22

Stroke:急性缺血性中风接受机械血栓切除术的预后评估

少于半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机械血栓切除术获得永久性临床益处。因此,迫切需要了解早期再灌注的有限疗效的具体机制。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评估了血管壁通透性损伤的预测和预后意义及其与急性脑卒中血栓切除治疗术后血脑屏障(BCSFB)破坏的关联。此研究主要是关于支架取出器治疗急性卒中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定义血管壁通透性损伤为:在24-48小时随访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中钆血管壁增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