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控制细胞衰老的基因被发现 人类长生不老有望实现

2016-09-21 佚名 生物谷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9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神户大学Biosignal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鉴别出了控制细胞衰老的基因,其或许可以永久阻断细胞的生长,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利用多种不同浓度的抗癌药物来抑制肝癌细胞,从而诱导凋亡细胞死亡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神户大学Biosignal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鉴别出了控制细胞衰老的基因,其或许可以永久阻断细胞的生长,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利用多种不同浓度的抗癌药物来抑制肝癌细胞,从而诱导凋亡细胞死亡以及细胞衰老,同时研究者还比较了基因表达的水平;通过开发能够抑制这些基因活性的药物,或许就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开发高效的抗癌药物或者一些抗衰老的药物。

活的有机体在其生命周期中往往会经历多种压力,这些压力包括放射、紫外线、直接损伤DNA并且引发癌症的化学物质,当DNA损伤时有机体通常会很快对其进行修复,但当损伤较为严重时,机体就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细胞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过程,而细胞衰老则会永久性地推迟细胞生长,这两种细胞反应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这些细胞会遭受DNA损伤而免于细胞增殖以及癌变。

基于放疗的癌症疗法和抗癌药物旨在通过诱发癌变细胞凋亡来破坏癌症组织,然而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疗法自身或许就是一种压力因子,能够诱导细胞突变并且引发癌变细胞发生改变,而且这些细胞通常会产生对疗法耐受性的克隆,从而导致癌症复发,而疗法诱发的癌变细胞发生的其中一种改变就是出现衰老细胞,研究者指出,通过分泌多种蛋白,衰老的细胞就会加速周围的癌细胞开始增殖并且发生恶性转变。

此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低浓度的抗癌药物对癌变细胞进行作用就能有效诱导细胞发生衰老,在抗癌疗法中,药物会通过血流运输到癌变组织中,研究者预测,抗癌药物浓度的差异往往会因细胞和血管的距离而产生,因此尽管是在正常的癌症疗法中,衰老的细胞也会出现,如果在标准癌症疗法期间能够同时给药来抑制细胞衰老,那么或许就能够明显增加癌症的疗法效果。

此前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利用低浓度(10μM)的抗癌药物依托泊甙处理癌细胞,则会诱导细胞衰老发生,如果利用高浓度(100μM)的药物处理癌细胞则会引发细胞凋亡;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在三种不同的状况下处理癌细胞:A)无依托泊甙;B)10μM剂量的依托泊甙;C)100 μM剂量的依托泊甙,随后研究者利用DNA微阵列技术鉴别出了转录水平升高的基因。研究者预测到,对B疗法产生反应且表达水平增加的基因主要和细胞衰老相关,而对C疗法产生反应表达的基因则主要介导细胞凋亡,相比C疗法而言,在B疗法中表达增加的特殊基因或许在实现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比A疗法而言,在B疗法下有126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增加三倍;而相比C疗法而言,在B疗法中有2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增加两倍,这25个基因能够在衰老细胞中进行特殊表达,同时研究者们也证实诱发细胞衰老的基因就位于其中。如果研究者能够开发出一种药物靶向作用并且调节控制细胞衰老的基因的活性,那么或许研究者就能够将这种药物同常规的抗癌疗法结合来限制衰老细胞的出现并且增加癌症疗法的有效性;此外,有报道指出,引发个体老化的原因就是衰老细胞的积累,这就意味着,控制细胞衰老的药物或为开发和健康相关的抗衰老产品会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和思路。

原始出处

Taiki Nagano, Masayuki Nakano, Akio Nakashima, Kengo Onishi, Shunsuke Yamao, Masato Enari, Ushio Kikkawa & Shinji Kamada.Identifica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specific genes by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s.Sci Rep.2016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6-09-23 187清风

    长生不老的愿望

    0

  2. 2016-09-23 187清风

    继续关注继续学习

    0

相关资讯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韩春雨做出这样的回应

韩春雨团队和他们的NgAgo-gDNA技术自第一次被报道,就一直倍受关注,近日,方舟子公开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的可重复性问题,(推荐阅读:方舟子发文质疑韩春雨“诺奖级”实验成果,你怎么看?)而对于方舟子和部分网友的质疑,韩春雨也于7月2日在百度贴吧上做出了回应。早前,韩春雨一经报道,就有细心的人在贴吧上找出了韩老师。(邮箱已暴露了身份)而此次韩春雨老师的回复是其在"国际米兰吧"上的回帖

PNAS:记忆性γδ T 细胞如何抵抗粘膜系统二次感染?

γδT细胞是机体T淋巴细胞中的一个特殊亚群,它们在淋巴组织中的比例很低,但富集于上皮粘膜系统,比如皮肤,呼吸道,肠道以及生殖道等等。这类细胞是T细胞分化过程中首次形成的细胞,在胚胎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中会逐步地向各组织迁移。其中,TCR中保守的γ链对于γδT细胞的迁移以及功能的实现都十分关键。不过,新的证据表明γδT细胞的功能,主要是IL-17的表达,可能是在其离开胸腺的时候分化产生的,而γ链的表

Nature:40年来首次证实细胞高效读取生命配方之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地区人文社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理解生命的一个基本过程---基于被称作RNA的配方产生蛋白---中填补了一个重 要的缺口。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7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ynamics of ribosome scanning and recycling revealed by translat

Nature:收缩力量或帮助决定细胞的命运:胚胎or胎盘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收缩的力量或许可以帮助决定细胞转变为胚胎还是胎盘。当精卵结合后,受精卵就会不断分裂形成球状细胞物,在胚胎植入到子宫内之前短时间内,部分细胞就会向内移动,同时这些细胞将会发育成为机体的一部分你组织,而遗留在外面的细胞就会变为胎盘组织,其将连接胚胎和母体子宫。文章中,研究者对小鼠胚胎进行研究发现

Mchondrion:常见疾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近日,来自奥克兰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阐明了引发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比如糖尿病、癌症及痴呆症等,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Mitochondrion上,该研究或为阐明线粒体在人类发育及疾病发生过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定帮助。线粒体是细胞中的特殊亚单位,同时其也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DNA的突变非常常见,而且这还与常见疾病以及一系列致死性进行性疾病的发生相关,比

有助于抗癌的死细胞“清理工”

最近,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们,确定了一种蛋白质,它们能够使细胞吞噬它们周围垂死的细胞,从而帮助防止炎症——这对于阻止癌症扩散是至关重要的。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12日的《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对癌症生物学家将是非常有益处的。 研究人员发现,吃豆人(Pac-Man)样的Rac1蛋白,可打开细胞功能,并致使细胞回应来自垂死邻近细胞的“吃我”信号,并有效地清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