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Psychiat:睡眠紊乱还会增加抑郁风险?

2018-05-22 佚名 中国生物技术网

我们体内的生物钟,也叫做昼夜节律,几乎决定着身体内的所有生物过程,包括睡眠、饮食和血压等。它也决定着你的睡眠类型,也就是说你在一天的24小时中能睡多久。人们通常被分为“夜猫子”和“早起鸟”两类,分别指的是晚睡晚起的人和早睡早起的人。

我们体内的生物钟,也叫做昼夜节律,几乎决定着身体内的所有生物过程,包括睡眠、饮食和血压等。它也决定着你的睡眠类型,也就是说你在一天的24小时中能睡多久。人们通常被分为“夜猫子”和“早起鸟”两类,分别指的是晚睡晚起的人和早睡早起的人。

你的生物钟是先天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你没办法改变它。如果你是夜猫子,你也许一辈子都这样了,你所能做的只是学习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这也意味着自然的昼夜节律被打乱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比如,你会在短期内感觉浑身无力,毫无动力,而从长远来看,一些研究表明这可能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根据一篇近日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的研究,被扰乱的生物钟还会增加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及其他情绪问题的风险。

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招募了91105名受测人员。他们佩戴活动监测设备一周,以观察他们的生物钟是如何受到干扰的。如果他们在晚上高度活跃,而在白天没有精神,则被认为发生了一次睡眠紊乱。

相比于那些作息规律(白天活跃,晚上睡觉)的人,睡眠紊乱发生次数多的人被诊断患有情绪紊乱的概率高出6%至10%。

昼夜节律紊乱还与幸福感降低、较高的神经质和孤独感、健康满意度降低、较多的情绪波动和反应时间变慢等有关。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Laura Lyall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大型的研究,旨在确定身体时钟紊乱与心境障碍之间的关系。

然而,这些结果并不能揭示出生物钟紊乱是否会导致精神疾病,或者是否会导致精神病症状。因为精力水平的变化和睡眠紊乱是抑郁或躁郁症的常见症状。这是科学家们可以继续进行的一个研究领域。

精神病学教授Daniel Smith说:“接下来的工作是,确定引起生物钟紊乱的基因和环境因素使个体患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风险上升的机制。这对于全世界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城市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都面临着生物钟紊乱的风险,并进一步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的结果。”

昼夜节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对于生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随着时间进化的,使我们能够适应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阶段,调节我们的激素、行为、睡眠、体温和代谢,使这些生物过程与时间保持同步。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9-02-04 howi
  2. 2018-06-02 半夏微凉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3. 2018-05-27 惠映实验室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4. 2018-05-26 wzzyz1

    看来睡眠真的很重要

    0

相关资讯

睡眠不足如何导致胰岛素抵抗

根据一位发言人的说法,在年轻男性的睾酮和皮质醇的双重激素钳夹治疗期间,限制睡眠对葡萄糖代谢的负面影响减少了。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REM睡眠期间严重睡眠呼吸暂停可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

3月1日,在线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曾经发生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在快速眼动(REM)睡眠期出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将会使其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进一步升高。

PNAS:好好睡觉!失眠恐与老年痴呆症有关

一项新出炉的研究警告称,即使是失眠一夜,也可能会使大脑充满与老年痴呆症有关的蛋白质块。

BMC Res Notes:日本中老年人群中,亚临床听力损失与恢复性睡眠相关性研究

听力损失也许与某些睡眠异常相关。之前,有研究人员报道了亚临床听力损失(SHL)在睡眠长于8小时的日本人群中更加流行;然而,潜在的机制却并不明晰。因此,最近有研究人员调查了SHL与自我报道的恢复性睡眠(RS)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研究包括了年龄在40-69岁且没有明显的或者诊断性听力损失的33888名参与者(男性20225名;女性13663名)。研究发现,在4000Hz时,RS个体比

PLos Biol:发现睡眠调控新核团 为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异常失眠症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志力课题组研究发现吻内侧被盖核神经元具有生理性睡眠促进作用,并参与睡眠内稳态调控。4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吻内侧被盖核是非快动眼睡眠的关键核团》(The Rostromedial Tegmental Nucleus is Essential for 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

陆林:睡眠医学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睡眠异常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导致人们睡眠质量下降和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和脑功能减退等重大健康问题。因此,重视和发展睡眠医学是保障全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