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Epidemiol:口服抗凝药物与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栓塞的发生相关

2016-07-10 phylis 译 MedSci原创

背景:最新的观察性研究采用倾向评分(PS)的方法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应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 vs华法林的真实疗效。研究者旨在比较PS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中(RCT)中NOACs之间治疗效果的估计。对电子数据库和会议程序进行系统性的搜索。主要预后包括卒中或全身性栓塞(SE)和大出血。随机效应荟萃分析进行整合PS和RCT的风险比(HR)。HRs的比值(RHR)PS所示的H

背景:最新的观察性研究采用倾向评分(PS)的方法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应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 vs华法林的真实疗效。研究者旨在比较PS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中(RCT)中NOACs之间治疗效果的估计。

对电子数据库和会议程序进行系统性的搜索。主要预后包括卒中或全身性栓塞(SE)和大出血。随机效应荟萃分析进行整合PS和RCT的风险比(HR)。HRs的比值(RHR)PS所示的HR相比于RCT的HR用来判断PS和RCT之间的差异。

共有10篇PS ,5篇RCT纳入分析。PS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无显著差异:卒中或SE发生的RHR 1.11,95% CI 0.98-1.23;大出血发生的RHR 为1.07,95% CI 0.87-1.34。NOACs与卒中或SE发生的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S研究的HR 0.88,95% CI 0.83-0.94;随机对照试验的HR 0.79,95% CI 0.72-0.87。然而,NOACs和大出血的风险之间没有相关性:PS研究的HR 0.91,95% CI 0.79-1.05;随机对照试验的HR 0.85,95% CI 0.73-1.00。

在这项研究中,PS和RCT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NOACs vs 华法林治疗效果的估计是一致的。

原始出处:

Li G1, Holbrook A, et al.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estimates of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 versus warfarin between observational studies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ethods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ur J Epidemiol. 2016 Jul 1.


作者:phylis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6-10-11 ylzr123

    好文值得点赞!继续关注学习。

    0

相关资讯

武剑:新型口服抗凝药时代,从循证证据到指南

房颤卒中二级预防策略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武剑 随着近年来房颤卒中预防领域大量循证证据累积(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高质量大规模研究的发布),各国相关指南都进行了很多重量级更新,但均聚焦于房颤卒中一级预防策略。自2014年始,美国两大神经科学会相继在房颤卒中二级预防领域更新了相关指南,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2月发布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

Eur Heart J: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有无必要?

射频消融术是对症状性房颤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的推荐治疗方法,然而目前仍不能确定射频消融术和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降低有关联。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在对于房颤的管理上从2010年就推荐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应持续系统性地口服抗凝药(OAC)治疗至少3个月,而是否持久性口服抗凝治疗应基于病人个体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水平来决定(Ⅱa级推荐, C 级证据),显而易见,对于脑卒中高风险患者即使射频消融后

Circulation:口服抗凝药暂停后 不宜用桥接抗凝?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暂时中断口服抗凝药(OAC)治疗的患者约有1/4接受桥接(Bridging)抗凝治疗,并且桥接抗凝治疗与出血和不良事件风险升高相关。论文12月12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 此项前瞻性观察研究为ORBIT-AF,共纳入7372例接受OAC治疗的房颤患者,并记录了因手术而暂时中断OAC治疗的情况,其中包括桥接抗凝治疗的应用和类型。转归指标包括30天内心梗、卒

OCC 2015 :李毅刚——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15)今天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今天上午举行的继续教育论坛心律失常场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毅刚发表题为《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中的应用》主题演讲,精彩内容如下: 房颤的患病率与卒中风险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其相关的住院事件占所有心律失常性疾病导致的住院事件的三分之一。据估计,全球罹患房颤的

Stroke:CHA2DS2-VASc评分为1的患者,或可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背景:CHA2DS2-VASc评分的目的是改善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分层,识别那些可以安全地放弃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口服抗凝治疗指南对CHA2DS2-VASC分值为1的治疗仍不确定。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0,1或2分,未进行口服抗凝治疗,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方法:研究者检索了从数据库开始日期到2015年4月15日,MEDLINE、EMBASE、P

JACC: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阿司匹林 vs 口服抗凝药

在中度至重度卒中风险的房颤(AF)患者中,医生建议口服抗凝药物(OAC),而不是阿司匹林。本研究旨在在现实世界心脏病学实践中,在中度至重度卒中风险的AF患者中,探讨与OAC相比,单独阿司匹林处方相关的患者和实践层面的因素。作者确定了2个AF门诊患者队列,这些患者具有中等至高风险血栓栓塞(CHADS2评分≥2和CHA2DS2-VASC≥2),这些患者在2008年和2012年被纳入PINNACLE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