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教授: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奥希替尼优势明显

2019-05-29 佚名 肿瘤资讯

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EGFR-TKI等,给NSCLC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基于FLAURA研究结果,NCCN指南2019年第1版已经将奥希替尼作为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优选推荐。

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EGFR-TKI等,给NSCLC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基于FLAURA研究结果,NCCN指南2019年第1版已经将奥希替尼作为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优选推荐。

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

针对EGFR突变靶点研究的重大突破是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时代的里程碑。目前针对EGFR突变靶点的治疗策略和药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由于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在针对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在追求精准治疗的同时面临一种相对迷茫的境界。在精准治疗时代,往往更加注重循证医学证据支持,EGFR敏感突变患者一线治疗领域会有多种选择,相比于传统化疗,一线EGFR-TKI治疗可以给敏感突变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在一线EGFR-TKI基础之上,第二代TKI药物疗效更进一步,时至今日,第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数据全面超过既往第一代和第二代TKI药物,尤其是在无进展生存(PFS)方面,FLAURA研究显示,第三代EGFR-TKI的PFS可以达到18.9个月,这相比于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带来的10.2个月PFS,有了大幅度地提升。

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在PFS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数据,在总生存方面,虽然数据相对还不成熟,但相比于第一代EGFR-TKI同样存在非常明显的生存获益。如果FLAURA研究总生存期(OS)结果最终为阳性,这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代EGFR-TKI的治疗获益人群更加精细,对于伴有脑转移的患者,奥希替尼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并且可以降低脑转移复发风险。此外,就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而言,第三代TKI相比于第一代TKI同样又有了提升。然而,这一提升在面临大量人群时,给个人以及社会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策略选择

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一线使用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大程度的生存获益,疗效也更佳。既往第三代靶向药物价格高昂,尽管在疗效方面存在优势,但是经济问题往往是限制其应用的最大障碍。如果仍将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放在一线使用,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对于可以优先接受第三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尽量不要遗漏。第三代TKI尽早应用,患者生存获益可能会更加明显,如果一线没有应用第三代靶向药,需要和患者做好沟通和互动,同时密切监测耐药基因的产生,并且高度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使患者不错失接受第三代靶向药物治疗的机会,第三代靶向药物用与不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总生存时间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临床推荐人群

首先,对于没有经济负担的患者,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是确保其临床获益的重要方法。对于存在脑转移、潜在脑转移风险比较大以及脑膜转移的患者,同样应当优选第三代奥希替尼。相比于第一代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第二代TKI,第三代靶向药物的毒副反应相对较低。在考虑到毒性和临床疗效的情况下,首先选择第三代靶向药是非常智慧的。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如果预计患者后续接收化疗治疗的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并且患者年龄偏大,第三代靶向药物一线使用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一线免疫治疗组合未能改善转移性NSCLC的总体存活率

根据ESMO免疫肿瘤学大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durvalumab或durvalumab加tremelimumab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疗法并未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

这例EGFR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你怎么看?

女性患者,63岁,无吸烟史,无既往病史。

JAMA Oncol:迄今为止大规模免疫“超进展”研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免疫治疗是被寄予众望的一种抗肿瘤治疗模式,是完全不同于化疗和靶向治疗的一种全新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因而,免疫治疗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其独特的现象,如超进展(HPD)。HPD在免疫治疗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瘤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数据均来源于回顾性研究,但是由于超进展对患者生存影响巨大,因此对免疫治疗超进展现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期,来自法国Caroline Caramella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迄今为止为大规模

Cancer Immunol Res:肺癌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以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继化疗、靶向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后另一重要的标准治疗策略。然而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有效率并不高,在总体晚期NSCLC人群中仅为20%左右。尽管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免疫治疗可提高部分经选择患者的应答率,其获益人群仍然有限,进一步提高PD-1/PD-L1免疫治疗疗效仍是

Eur Radiol:融合瘤周影像特征的影像组学建模新思路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数量占肺癌患者的80%-85%。淋巴结转移状态关系到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评估,因此,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构建精准的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JAMA Surg: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先处理动脉还是静脉?

在手术期间首先结扎出血静脉还是动脉,更能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细胞的传播吗?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的术中不同血管离断顺序对NSCLC患者肿瘤细胞扩散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此为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华西医院、大坪医院、四川肿瘤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中进行。为了进一步比较两种手术的生存结果,我们使用相同的纳入标准对中国西部肺癌数据库(20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