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Immunol:乙酰化修饰对流感病毒与宿主互作的影响机制方面新进展

2017-12-19 佚名 中科院动物所

流感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其进入宿主体内后,利用宿主的复制和翻译系统完成其生活周期。流感病毒NP蛋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在病毒的复制和转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流感病毒NP蛋白受到泛素化、SUMO化和磷酸化调控,而NP蛋白是否受到乙酰化调控,以及是哪一种去乙酰化酶与NP蛋白有互作等问题仍不清楚。

流感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其进入宿主体内后,利用宿主的复制和翻译系统完成其生活周期。流感病毒NP蛋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在病毒的复制和转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流感病毒NP蛋白受到泛素化、SUMO化和磷酸化调控,而NP蛋白是否受到乙酰化调控,以及是哪一种去乙酰化酶与NP蛋白有互作等问题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组对流感病毒NP蛋白乙酰化修饰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团队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NP蛋白与去乙酰化酶HDAC1在体内和体外有互作,质谱分析发现NP蛋白有6个乙酰化位点,其中K103位点是HDAC1的去乙酰化位点。K103突变体(K103A和K103R)增强NP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重组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当在细胞中低表达HDAC1时,NP野生型和K103A/R在细胞核中NP蛋白分布均降低,RNP聚合酶活性被抑制。低表达HDAC1通过激活TBK1-IRF3信号通路抑制病毒的复制。该研究揭示了流感病毒NP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机制,为流感病毒药物研发提供潜在的靶点,为未来通过调控宿主细胞的乙酰化水平来治疗和预防流感病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该研究于2017年12月12日以“Histone Deacetylase 1 Plays an Acetylation-Independent Role in Influenza A Virus Replic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6.429)(论文链接)。本项目得到国家重大研发计划(2016YFD0500300)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CARS-PSTP)项目的资助。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结核杆菌研究新进展:乙酰化修饰图谱公布

近日,发表于杂志Int J Biochem Cell Biol.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西南大学和杭州景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者公布了结核分歧杆菌的乙酰化修饰谱图。近年来科学家都非常有兴趣致力于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本文中作者首次全面鉴定了结核分歧杆菌的乙酰化修饰。这也是继公布首张结合分歧杆菌琥珀酰化修饰谱后,景杰生物与国内科学院合作在该致病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中的又一重大成果。 赖

Nature med:靶向tau乙酰化 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找到新希望

来自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一种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双水杨酯(salsalate)能够有效逆转额颞痴呆(FTD)动物模型中tau相关功能紊乱。Salsalate能够阻止tau在脑中的累积,避免发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痴呆的认知损伤。   近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乙酰化的tau蛋白是该蛋

发现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调节细菌毒力新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姚玉峰团队历时3年,发现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能够调控沙门菌在巨噬细胞中的生存与复制,这将为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此项研究成果已形成论文《沙门菌毒力蛋白PhoP的乙酰化修饰调控细菌毒力》,日前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Plos Pathogens》。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沙门菌都是食源性疾病以及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由美国CDC公布的信息

Kidney Int:PPARγ可能减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

Klotho是一个主要表达在肾脏内的抗衰老蛋白。它的表达下调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同时,klotho也是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下游基因。PPARγ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翻译后修饰会影响其功能的实现,包括:乙酰化作用。然而,PPARγ的乙酰化是否会影响肾脏内klotho的表达和功能还未可知。这项研究是为了阐明泛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制滴毒素A是否

Sci Rep:朱诗国团队提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思路

NKG2D是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一类主要的激活性受体,在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朱诗国研究员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窄谱抑制剂恩替诺特可以通过促进组蛋白H3和H4发生乙酰化,进而促进NK细胞NKG2D表达;而HDAC广谱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则抑制NKG2D表达。为阐明这一抑制机制,朱诗国研究员课题组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Dean A

Nature:乙酰化不足,小鼠无法找到前一天放置好的东西

宾夕法尼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建立新记忆时,大脑内一个关键代谢酶直接作用于神经元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和关闭。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杂志。这种酶被称为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yl-CoA synthetase 2,ACSS2),小鼠学习后,这个酶参与了组蛋白的乙酰化,并且启动了神经细胞核内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机器。记忆的形成涉及突触重组,该行为依赖于一组记忆基因的协调表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