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lin Oncol:来那度胺可恢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EPOα的敏感性,改善患者预后

2021-01-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受损是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无效红细胞生成和贫血的原因。在体外,来那度胺(LEN)可增强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信号。本研究旨在明确LEN治疗是否能恢复和改善低风险、非del(

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受损是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无效红细胞生成和贫血的原因。在体外,来那度胺(LEN)可增强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信号。本研究旨在明确LEN治疗是否能恢复和改善低风险、非del(5q)的MDS患者(这些患者表现为贫血,且对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无效或获益的可能性很低)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α的反应。

这是一项3期的美国组间试验,根据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和既往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史进行分层,将患者随机分至LEN-EPOα组或LEN组。

研究流程

共有195位可评估的患者被随机分组:LEN-EPOα组99人、LEN组96人。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联合用药的主要红系反应(MER)的主要终点率(28.3%)明显高于单独使用LEN(11.5%)(p=0.004)。在完成了16周研究治疗的136位患者中,联合组和单LEN组分别有38.9%和15.6%的患者获得了MER(p=0.004)

两组的无复发率

此外,两组还分别有18.2%和20.8%的患者获得轻微的红系反应,总体红系反应率分别达到了46.5%(联合组)和32.3%(单LEN组)。在对LEN无反应的患者中,38位患者改用了EPOα,其中10位(26.3%)获得了MER。联合治疗的患者获得的缓解非常持久,中位MER持续时间为23.8个月,而单接受LEN治疗的患者的有效时间为13个月。

总之,LEN可恢复生长因子不敏感、低风险、非del(5q)的MDS患者对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敏感性;与单用LEN相比,LEN联合EPOα可显著提高MER的发生率,并延长缓解持续时间

原始出处:

List Alan F,Sun Zhuoxin,Verma Amit et al. Lenalidomide-Epoetin Alfa Versus Lenalidomide Monotherapy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Refractory to Recombinant Erythropoietin. J Clin Oncol, 2021, undefined: JCO200169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lin Cancer Res: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的“大剂量”累觉不爱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继以来那度胺(10-15 mg/天)维持治疗(LenMT)被认为是标准疗法。然而,根据不良反应而降低剂量常有发生,随时间推移而达到的LenM

Br J Haematol:来那度胺治疗失败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可选择泊马度胺加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在早期治疗线中已经用尽了来那度胺的优势,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在2期MM-014试验的队列A中,研究人员考察了来那度胺治疗失败后立即加低剂量地塞米松对RRMM

Leukemia:达拉图单抗加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POLLUX研究中,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中,达拉图单抗(D)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Rd)可较Rd降低了63%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并提高了总反应率(ORR)。本文介绍了随访>

Blood:与来那度胺/泊马度胺获得性耐药相关的多重CRBN变异!

出现对所有可用疗法的耐药性是提高骨髓瘤存活率的主要挑战。Cereblon(CRBN)是多种药物的重要结合蛋白,这些药物包括广泛应用于骨髓瘤的免疫调节药物(IMiD)和新型CRBN E3连接酶调节剂(C

Lancet Haematol: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Elotuzumab治疗高危型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引入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但高危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预后仍较差。本研究旨在探讨适用于这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Sci Tran Med:CAR-T新开关——来那度胺:Science子刊全新成果

在血液癌症的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获得了很多的成就,各家药企和研究机构围绕CAR-T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全球目前已有3款CAR-T细胞疗法获批上市,而处于临床和临床前阶段的CAR-T细胞疗法更是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