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RESCUE-Japan LIMIT研究:大面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功能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2022-02-12 “ 心关注”公众号 “ 心关注”公众号

近日,发表在N Engl J Me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仅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联合接受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的患者其功能预后更佳,但颅内出血较多。

近日,发表在N Engl J Me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仅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联合接受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的患者其功能预后更佳,但颅内出血较多

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急性脑卒中标准化治疗的方法之一。指南建议,当大脑中动脉M1段或颈内动脉闭塞、影像学提示梗死区域(也称为缺血核心)不大、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至少为6(范围从0到10,值越低表明梗死区域越大)或缺血核心容积与延迟灌注区容积不匹配时,应考虑血管内治疗。

考虑到再灌注后梗死区域的出血风险,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ASPECTS评分≤5)通常被排除在血管内治疗的临床试验之外。一项对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在ASPECTS评分≤5的患者中,与单独治疗相比,血管内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功能预后和更低的90天死亡率。为明确其中联系,研究人员在日本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临床试验,纳入ASPECTS评分为3~5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血管内治疗组(机械取栓+常规医疗护理)和常规医疗护理组。主要结果是90天时0~3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分范围为0至6分,分数越高表示残疾越严重);次要结果包括90天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的好转范围及入院48小时的NIHSS评分至少提高8分的比率。

研究结果

从2018年11月到2021年9月,共有203例患者入组;101人被分配到血管内治疗组,102 人被分配到常规医疗护理组;最终有202例患者于2021年12月完成随访并被纳入主要分析。基线时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相似(表1),平均年龄76岁,44.3%为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22,ASPECTS评分中位数为3。47.3%的患者发生颈内动脉闭塞,70.9%的患者发生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59%的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每组约27%的患者接受了人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86.0%的血管内治疗组患者的TICI再灌注等级为2b或更高。

表1. 患者基线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血管内治疗组和常规医疗护理组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至3分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31.0%和12.7%(RR 2.43,95%CI 1.35-4.37;P=0.002)(表2)。血管内治疗组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的好转范围优于常规医疗护理组(OR 2.42,95%CI 1.46-4.01)(图1)。血管内治疗组和常规医疗护理组入院后48小时NIHSS改善至少8分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31.0%和8.8%(RR 3.51.95%CI 1.76-7.00)。

表2. 临床结局

图1. 90 天时改良Rankin量表分数的分布

血管内治疗组48小时内任何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常规医疗护理组(58.0% vs. 31.4%;RR 1.85,95%CI 1.33-2.58;P<0.001),但48小时内有症状的颅内出血或90天时的死亡没有显着组间差异(表2)。33.7%的血管内治疗组患者和18.6%的常规医疗护理组患者发生了其他不良事件,其中心血管事件分别为9.9%和2.9%。

原始出处:

Yoshimura S, Sakai N, Yamagami H, et al.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Stroke with a Large Ischemic Region. N Engl J Med. 2022 Feb 9. doi: 10.1056/NEJMoa211819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13876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HA:血红蛋白浓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

异常的血红蛋白浓度与更高的全因死亡、不良功能结局、卒中复发和复合血管事件风险相关。该研究的结果表明需要更多设计良好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血红蛋白浓度与卒中后患者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指南2021

目前针对AIS发病早期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多数抗凝药物虽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卒中复发率或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同时会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Neurology:不用RAPID,不用MR,也能识别发病4.5h内的患者

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采用 CT低灌注-低密度错配识别发病4.5小时内的卒中患者。研究对象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并且已知发病时间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CT低灌注-低密度错配识别发病4.5小时内的预测值

Stroke: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内源性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和无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临床意义

急性卒中内源性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和cfDNA的相互作用需要有趣的新诊断和潜在治疗方法。研究人员确认cfDNA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卒中有害临床过程存在独立关联。

Radiology: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这一影像学指标可提示预后!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由于局部脑血流的减少,脑组织局部静脉氧饱和度(SvO2)下降。

Stroke:急性缺血性卒中、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窦性心律的关系

近5%的AIS患者LVEF降低且处于窦性心律。根据队列地区和卒中严重程度,抗血栓治疗的临床实践存在显著差异。鉴于这种临床平衡,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该患者群体二级卒中预防的最佳抗血栓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