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与瘢痕组织
2024-07-29 疼痛康复研究 疼痛康复研究
论述伤口愈合过程中肥大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活化及介质,阐述其在愈合各阶段的作用,与瘢痕组织的关系及促进瘢痕形成的机制。
伤口的愈合是涉及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及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等共同参与、调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进而改变创伤正常的愈合过程,形成瘢痕。
肥大细胞的生物学
肥大细胞——皮肤中大量存在的常驻炎症细胞;也是最早对损伤做出反应的细胞类型之一;它以丰富的细胞内颗粒为特征。
成熟的肥大细胞遍布全身,其特征因位置而异。不同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颗粒中的储存介质的类型或数量、它们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程度及在激活时产生的介质方面各不相同。
肥大细胞通常存在于血管和神经附近,并且在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等经常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器官中表现突出。肥大细胞在真皮层的位置非常适合快速应对损伤。
肥大细胞活化
肥大细胞是皮肤真皮层中的常驻炎症细胞。
-
在未受伤组织中,成熟的肥大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内颗粒,用于储存各种预先形成的介质。
-
受伤后,肥大细胞被激活,立即开始脱粒,并将介质释放到细胞外空间,去发挥作用。
肥大细胞的介质
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的介质具有多种活性,这解释了为什么这些细胞在伤口愈合中发挥了多种功能。
肥大细胞介质主要有:组胺、蛋白酶、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前列腺素、白三烯、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可以影响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再上皮化和血管生成。
此外,肥大细胞产生的介质,比如组胺、类胰蛋白酶和糜酶等蛋白酶,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生长因子,已被证实具有促进伤口纤维化的作用。
肥大细胞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
肥大细胞的活化在损伤后立即开始,并在伤口愈合的每个阶段都发挥作用。
分析
炎症期,储存在肥大细胞颗粒中的几种介质,如组胺和 TNF-α,会刺激炎症反应。
肥大细胞激活后合成的脂质介质和细胞因子(前列腺素、IL-1 和 IL-6等),参与诱导血管的通透性和内皮细胞上的粘附分子表达,并刺激循环炎症细胞募集到伤口部位。
增生期,肥大细胞产生许多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等。
肥大细胞还产生了几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分子,包括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
重塑期,肥大细胞可以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进而影响胶原蛋白的沉积和重塑,导致瘢痕或纤维化。
肥大细胞与瘢痕组织
研究表明,肥大细胞数量或肥大细胞活性较高与成熟组织中的瘢痕和纤维化有关。
还有研究表明,与正常皮肤或正常瘢痕相比,肥大性瘢痕(来自人类和动物模型)和人类瘢痕疙瘩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肥大细胞在瘢痕形成中的机制
肥大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瘢痕组织的产生,包括肥大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旁分泌、间接和直接影响。
分析
1. 研究表明,肥大细胞产生几种以旁分泌方式刺激成纤维细胞以增加疤痕形成的介质。
-
组胺,可刺激成纤维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
-
蛋白酶,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反应;
-
类胰蛋白酶,对成纤维细胞具有趋化和促有丝分裂作用,还可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收缩和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
糜酶,可切割 I 型前胶原,并直接促进胶原原纤维的形成。
-
其他,如PDGF、前列腺素和 VEGF ,也可促进伤口的纤维化。
2. 肥大细胞还可以通过刺激炎症间接刺激瘢痕形成。
活化的肥大细胞通过增强血管通透性、刺激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和产生将循环白细胞吸引到伤口的趋化因子来增加伤口炎症的程度。研究表明,炎症会导致成人皮肤上的瘢痕形成。
3.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可形成间隙连接,允许这两种细胞类型之间的直接通信。
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异细胞间隙连接的形成,涉及间隙连接蛋白,并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收缩。
为什么肥大细胞在伤口愈合中发挥了多种功能?
因为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介质具有多种活性,并且这些介质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成纤维细胞的产生,最终导致瘢痕组织的形成。
作者:疼痛康复研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伤口愈合# #肥大细胞# #瘢痕组织#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