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 2021:二线 Axicabtagene Cilouleucel 治疗复发/难治DLBCL,疗效更佳

2021-12-26 Allan MedSci原创

在 ZUMA-7 试验的初步分析中,axicabtagene ciloleucel (axi-cel) 在复发/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显示出优于标准治疗的优势。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 是美国和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类型,约占美国新诊断的 B 细胞 NHL 病例的 22%,在美国,每年有超过 18,000 人被诊断出患有 DLBCL。

在 ZUMA-7 试验的初步分析中,axicabtagene ciloleucel (axi-cel) 在复发/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显示出优于标准治疗的优势,中位无事件生存率提高 4 倍以上,2 年无事件生存率提高 2.5 倍,完全缓解率提高一倍。axi-cel有望成为二线复发/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新选择。

ZUMA-7 包括 359 名早期(≤ 12 个月)复发/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过一线化疗后打算进行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接受预处理化疗加 axi-cel(n = 180)或研究人员选择的基于铂的化学免疫疗法(n = 179)。在随机分配至标准护理的 179 名患者中,64 名 (36%) 在 2 线化疗后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

中位随访时间为 24.9 个月后,axi-cel 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为 8.3 个月,而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为 2 个月。axi-cel 组的客观缓解率为 83%,而标准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 50%。分别有 65% 和 32% 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

axi-cell 的安全性是可控的,并且与之前的研究一致。axi-cell 的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00%/50%,标准护理治疗为 100%/46%。 axi-cell 组 6% 的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中位持续时间 7 天),21% 的患者发生神经系统事件(中位持续时间 8.5 天)。 axi-cell 组 1 名患者和标准护理组 2 名患者报告了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原始出处:

https://firstwordpharma.com/story/5466081

作者:All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lood:阿托珠单抗用于初治的aaIPI≥1的DLBCL患者的疗效不优于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联合多种化疗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阿托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靶向前体B细胞和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该试验旨在对比阿托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用于DLBCL的疗效

J Clin Oncol:R-CHOP方案+来那度胺可进一步改善新确诊DLBCL患者预后

来那度胺联合R-CHOP(R2CHOP)可明显改善新确诊的DLBCL患者(包括ABC-DLBCL患者)的预后

J Clin Oncol:简化版老年患者评估量表在DLBCL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的DLBCL老年患者项目研究,旨在前瞻性地验证简化的老年评估(sGA)在诊断中的应用

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CAR-T细胞疗法Breyanzi治疗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

该批准基于TRANSCEND NHL 001试验在R / R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的功效和安全性数据。

Br J Cancer: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新型风险分层预测模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西方国家和中国的NHL病例中分别约占32%和38%。

瑞基仑赛(Relma-cel)对于R/R DLBCL患者表现出突破性疗效

2021 CAR-T细胞治疗大会专题讲座——

拓展阅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复发难治DLBCL新型靶向联合方案,精准治疗方兴未艾

合理设计的靶向联合疗法,代表着LBCL中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无化疗治疗的关键一步,也是精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正如ViPOR所示。

【Haematologica】3年EFS可作为免疫化疗治疗的DLBCL的合适终点

对于新诊断DLBCL患者,EFS36是比EFS24更合适的终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与匹配的一般人群相同的预期寿命,年轻患者需要比老年患者更长的EFS时间。

论文解读|Zhang Y/Su H/Min D/Jiang B教授团队揭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机制与治疗靶点

该研究运用单细胞RNA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了PT-DLBCL的分子图谱,根据关键簇的基因谱定义了预测特征,不仅有助于PT-DLBCL的临床分类,还提供了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Hematol Oncol】张会来团队基于代谢通路亚型,揭示影响DLBCL结局的微环境状态

天津市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团队通过分析多个DLBCL队列的DNA数据,根据84种不同的代谢通路成功鉴定和验证DLBCL的三种代谢亚型,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可能影响治疗决策。

blood综述:免疫豁免部位的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

该综述描述了 IP-LBCL 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并强调了诊断、分期和治疗中的特殊考虑因素。

Cancer research:张会来教授团队揭示CD58基因变异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CD58缺失或突变通过LYN/CD22/SHP1-JAK2/STAT1轴上调PD-L1及IDO表达,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和CAR-T细胞免疫杀伤能力减弱,最终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全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