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之争也是中医药发展契机

2017-11-02 黄家第_NNB6466 新京报

▲8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图/新京报网相关部门不预设答案,组织和鼓励科学力量进行相应研究,正是最科学的办法。对于中医药而言,这也是最有利的做法。“马兜铃酸”最近成了舆论场上的热词,其导火索系前不久美国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发表了一篇有关于马兜铃酸与肝癌相关性的文章。文章称,马兜铃酸与亚洲肝癌广泛相关。这让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

媒体:马兜铃酸肝毒性之争也是中医药发展契机

▲8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图/新京报网

相关部门不预设答案,组织和鼓励科学力量进行相应研究,正是最科学的办法。对于中医药而言,这也是最有利的做法。

“马兜铃酸”最近成了舆论场上的热词,其导火索系前不久美国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发表了一篇有关于马兜铃酸与肝癌相关性的文章。文章称,马兜铃酸与亚洲肝癌广泛相关。这让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就此事作出回应称,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这其实不是马兜铃酸第一次引发争议。早在2001年,因被大量研究证明具有强烈的肾毒性,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提出对马兜铃酸药物的药物警报;而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将马兜铃酸列为1类致癌物,将马兜铃酸类物质列为2类致癌物。

这次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的回应,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马兜铃酸的明显肾毒性已被证实,我国也采取了相应的风控措施;二,马兜铃酸的肝毒性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但食药监总局“鼓励科学界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承诺“要根据人们对药品和疾病的认识,及时调整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公众健康”。

争议和质疑之下,监管部门的权威回应不容缺席。虽说这番表态,未能直接对马兜铃酸的肝毒性进行“定性”,但秉持了科学精神,展现出了开放的姿态。这对于最终厘清马兜铃酸的肝毒性争议非常重要。

马兜铃酸的肝毒性到底有多大,是否与使用剂量有关,又是否有替代药材,这些都有待更为完整的研究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不仅关系到民众的医疗健康,也涉及相关的药品准入制度调整以及中医药的公信力。相关部门不预设答案,组织和鼓励科学力量进行相应研究,正是最科学的办法。对于中医药而言,这也是最有利的做法。

据悉,目前与马兜铃酸相关的安全性评价项目,正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药安全评价中心内进行。希望不久的将来,公众能够获得一个更为明确的“用药指南”,也为马兜铃酸之争给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其实,马兜铃酸所引发的争议,对于如何促进中医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契机。比如,当前不少针对中草药材安全性的争议,多系一些国际研究结论而起,而鲜有我们自己的研究报告,抑或即便有也可能未展现出应有的影响力,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就此来说,从业界到学界再到研发机构与监管部门,都有必要采取更主动的介入行动,以务实科学的态度对中草药的安全性加以研究和评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透露,现行中国药典的中药里,仍有18.3%的药材没有详细说明,更没有毒副作用说明。这种状态,显然亟待改善。

中医药的现代转型,近年来在顶层设计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能排斥现代医学,当然更离不开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就此而言,“马兜铃酸”之争也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这直接向社会呈现了中医药现代转型的重要性,也将带来相关研究的投入。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黄家第_NNB646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7-11-08 hanmeijinxiu

    应该严格规范中医药的临床使用及科普知识推广

    0

  2. 2017-11-04 llaq

    中医药

    0

  3. 2017-11-04 smartxiuxiu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0

相关资讯

PNAS:马兜铃酸可致肾功能衰竭和癌症发生

马兜铃酸(Aristolochia acid,AA)是救治病人的中草药中的一种组分,目前研究者发现,这种马兜铃酸因为其毒性可以引起个体肾功能衰竭以及上泌尿道癌症。 马兜铃酸(Aristolochia acid,AA)是救治病人的中草药中的一种组分,目前研究者发现,这种马兜铃酸因为其毒性可以引起个体肾功能衰竭以及上泌尿道癌症。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NAS上。美国人类健康服务中

Sci Transl Med:新证据证明马兜铃酸致癌

很多人借助草药补充剂来改善健康状况。在东亚地区,人们坚信传统医学的疗效,未经加工的草药和现代药品被一起陈列在药房中。但是两项新研究指出,在某些补充剂中发现的一种成分可能会致癌。【原文下载】 正在被讨论的这种成分是马兜铃酸,这是在多叶、多花的葡萄藤中发现的一种被称作马兜铃属的化合物。几个世纪以来,马兜铃属植物一直被用于在传统医学中治疗关节炎和减轻分娩疼痛,或用作其他途径。目前,在补充剂中发现的马兜

惊!亚洲肝癌高发或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

本文指导专家赵   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陆荫英,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最近一篇研究火了!10月18日,科学杂志旗下转化医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研究证明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肝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导致的突变密切相关。换句话说,马兜铃酸有造成肝癌的风险!研究者对亚洲各地肝癌样本做了

炸开锅!这些药致肝癌?

近日,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论文,在权威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并荣登该杂志封面。这篇探讨马兜铃酸与肝癌关系的论文,瞬间在全社会炸开了锅。 ▍天造地设的“理想毒药”? 说起马兜铃酸,早在1993年,马兜铃酸就作为肾衰竭元凶被人们所认识,只需要130毫克的马兜铃酸就可以导致肾病。 而本次上封面的,是来自新加坡和台湾的研究人员的

对含马兜铃酸药品的安全性,国家食药总局回应了

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中国自2003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采取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中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我们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

马兜铃酸致肝癌事件调查:我们的传统中药是否安全?

一篇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近日登上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封面。论文称,在中成药里广泛存在的马兜铃酸成分和亚洲人的肝癌相关。与此同时,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药品名单在坊间流传。马兜铃酸真的会导致肝癌?含马兜铃酸的药是否都不能吃了?我们的传统中药又是否安全?记者进行了调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马兜铃酸有可能导致肝癌?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10月中旬发表一篇封面论文,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