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防疟新途径,“饿死”疟原虫

2014-07-21 刘石磊 新华网

由于许多地方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开发消除疟疾的新方法成了医学研究热点。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论文说,科研人员发现了疟原虫获取营养物质的唯一通路,阻断这一通路就可将其“饿死”。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疟原虫寄生在宿主的红细胞中,这样的“居住环境”可帮助它们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但要在这里生存其实并不容易,疟原虫必须先向它寄生的红细胞内释放蛋白质“改造”生存环境,然后从中吸

由于许多地方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开发消除疟疾的新方法成了医学研究热点。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论文说,科研人员发现了疟原虫获取营养物质的唯一通路,阻断这一通路就可将其“饿死”。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疟原虫寄生在宿主的红细胞中,这样的“居住环境”可帮助它们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但要在这里生存其实并不容易,疟原虫必须先向它寄生的红细胞内释放蛋白质“改造”生存环境,然后从中吸取必须的营养物质生存并繁衍。

研究人员介绍说,早在2009年,他们就发现疟原虫在红细胞中获取营养物质的这一机制,但并不确定其输出蛋白质、吸收营养物质的“通路”位置。在此次最新研究中,他们发现了这条对疟原虫生存至关重要的唯一通路。未来可以此作为治疗靶点,开发出新药物阻断这一通路,从而使疟原虫无法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这一新方法与目前抗疟药原理完全不同,因此有望大大减轻疟原虫的抗药性问题。不过这项研究目前还只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据此开发出新药物尚需时日。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有超过60万患者死亡。氯喹等抗疟药物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降低疟原虫对铁的消化能力,让其吸收血红蛋白后无法排解其中的铁而“中毒”。但目前在东南亚等许多地区,疟原虫已出现对此类药物的抗药性。

原始出处:


Brendan Elsworth, Kathryn Matthews, Catherine Q. Nie, Ming Kalanon, Sarah C. Charnaud, Paul R. Sanders, Scott A. Chisholm, Natalie A. Counihan, Philip J. Shaw, Paco Pino, Jo-Anne Chan, Mauro F. Azevedo, Stephen J. Rogerson, James G. Beeson, Brendan S. Crabb, Paul R. Gilson & Tania F. de Koning-Ward. PTEX is an essential nexus for protein export in malaria parasites. Nature, 16 July 2014; doi:10.1038/nature13555

Josh R. Beck, Vasant Muralidharan, Anna Oksman & Daniel E. Goldberg. PTEX component HSP101 mediates export of diverse malaria effectors into host erythrocytes. Nature, 16 July 2014; doi:10.1038/nature13574

Sanjay A. Desai & Louis H. Miller. Malaria: Protein-export pathway illuminated. Nature, 16 July 2014; doi:10.1038/nature13646

作者:刘石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HM :DNA甲基化暴露疟原虫致命弱点

说到疟疾大多数人想到的只是蚊子,其实疟原虫才是罪魁祸首,蚊子只是携带者。2010年,全球有两亿多人受到疟原虫的感染,其中约六十六万人死亡。更令人头疼的是,这种寄生虫对青蒿素也显示出了抗性,青蒿素曾是治疗感染者的最有效药物。 现在,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疟原虫的潜在弱点。研究显示,基因组中的低水平DNA甲基化,对于寄生虫的生存非常关键。文章发表在Cell旗下的Cell Host

Cell Microbiol:有关疟原虫释放蛋白的知识更新

摘要: 疟疾的症状是由疟原虫感染人类血红细胞(RBCs)导致的。RBCs因为缺乏其他正常细胞内的反应过程和物质,所以为疟原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正因为如此,疟原虫属类病原生物通过分泌几百种蛋白来适应并重塑各种各样的宿主细胞,这些蛋白功能各异,其中最被人们熟知的是毒力相关性蛋白。许多其分泌的蛋白自身组成RBC内一新异常系统,该系统继而促进蛋白分泌。在本综述中,我们对寄生虫生成的分泌蛋白机制以及由

疟疾疫苗或将于两年内研制成功

据《每日邮报》5月23日报道,罗得岛医院建立了一个疟疾疫苗试验基地,他们使用坦桑尼亚儿童身体里产生的可以杀死细胞中疟疾病原虫的天然抗体,将这种含有PfSEA-1蛋白质的抗体注射到五组小鼠体内进行观察,在接下来的四到六周里,他们将在实验室里对猴子进行类似试验。一旦疟疾疫苗研制成功,将有效预防疟疾的致命病菌,每年可以挽救数十万生命。 研究人员将含有PfSEA-1抗体的疫苗注射到五组小鼠体内,把他们和

mBio: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编辑疟原虫基因组

疟疾是由疟原虫属(Plasmodium)寄生虫感染引起,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负担。虽然许多疟原虫的基因组已经测序,但是它们基因组中大约一半基因的功能,仍不明确。研究基因的功能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重点;然而,对疟原虫基因组中的基因进行编辑,仍然是低效的。 2014年7月1日,厦门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的学术期刊《mBio》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利用CRIS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