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eath Dis:新型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可与利妥昔单抗协同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2020-02-08 QQY MedSci原创

CD20缺失是复发性/难治愈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利妥昔单抗相关方案再治疗的主要障碍。组蛋白去乙酰化会导致基因沉默,抑制CD20的表达。西达本胺(Chidamide)是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s)的一种新型抑制剂。研究人员预测西达本胺可以预防利妥昔单抗介导的CD20表达下调并促进利妥昔单抗诱导的杀伤作用。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构建内外源模型来研究西达本胺与利妥昔单抗在DLBCL中的

CD20缺失是复发性/难治愈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利妥昔单抗相关方案再治疗的主要障碍。组蛋白去乙酰化会导致基因沉默,抑制CD20的表达。

西达本胺(Chidamide)是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s)的一种新型抑制剂。研究人员预测西达本胺可以预防利妥昔单抗介导的CD20表达下调并促进利妥昔单抗诱导的杀伤作用。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构建内外源模型来研究西达本胺与利妥昔单抗在DLBCL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在五个DLBCL细胞系中,细胞表面表达的CD20蛋白水平与细胞对利妥昔单抗的敏感性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可以在蛋白质水平上显著下调CD20的表达。

RNA测序表明,西达本胺能够显著上调DLBCL细胞中2000多个转录本的表达,其中约有1000个转录本属于细胞膜及细胞外信号通路,包括MS4A1。

西达本胺能够显著增加DLBCL细胞系中CD20的表达。体外协同给予西达本胺可显著增加利妥昔单抗诱导的细胞死亡,并可显著抑制DLBCL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

对于复发性/难治性DLBCL患者,采用西达本胺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三个疗程后可以获得完全缓解。

总而言之,本研究首次证实,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西达本胺对HDAC的抑制均能显著增强利妥昔单抗诱导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研究人员建议,在临床上可通过CD20的表面表达水平来评估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在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DLBCL的重复治疗中,或可采用西达本胺作为敏化剂。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QQ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老药新用”:抗癫痫药丙戊酸可治疗多发性硬化

       近日,国际期刊《生物化学期刊》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及华山医院合作研究的一项新成果:研究人员通过“老药新用”,采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VPA)来治疗多发性硬化,获得了一定效果。   据介绍,近10多年来,开发老药的新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新药,成了药物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   多发性硬化(M

Cell:神经细胞再生信号

生物通报道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可触发某些受损神经细胞分支再生的链式反应,这一研究发现有一天或许可以帮助改善治疗可导致感觉丧失或瘫痪的神经损伤。 科学家们还证实,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在这一链式反应中丧失了一个链环——这一称之为HDAC5的蛋白或许可帮助解释这些细胞自身不太可能再生出失去的分支的原因。新研究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激活HDAC5或许可以开启这一区域的神经细胞

ASCO2017:联合HDAC和BET抑制剂来提高癌症疫苗诱导的T细胞反应

多种疫苗免疫后,联合HDAC和BET 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CD8 T细胞应答和B16-OVA抗性

Cell Reprots:MIT大神科学家蔡理慧在神经修复领域取得新突破,有望找回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失去的记忆

记忆是人类适应其生存环境所需要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然而,每年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阿尔兹海默病(AD)或者意外事故而丧失记忆,对患者以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么有没有办法帮助这些人恢复丧失的记忆呢?

Sci Transl Med:HDAC抑制剂SAHA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心衰保留射血分数(HFpEF)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在压力超负荷的大型哺乳动物模型中对心肺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同时总结人HFpEF常见舒张功能障碍的特征。家养的短毛雄猫(31只,2个月大)经受一场假手术(10只)或主动脉束带松脱手术(21只),可导致缓慢渐进性的压力过负荷。术后两个月后,雄猫每日采用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b+S

Blood:DNMT3A和IDH1/2基因突变携带诱导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生!

中心点:Dnmt3a丢失和IDH2新发突变协同诱导血液恶性肿瘤Dnmt3aKO-IDH2突变小鼠白血病对HDAC抑制敏感,并产生过多的前列腺素E2来维持异常的自我更新。摘要:表观遗传调节因子DNMT3A和IDH1/2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常同时发生。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表观遗传调节基因突变可携带诱导白血病。表达IDH2新型突变的Dnmt3a-/-小鼠白血病启始细胞具有巨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