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招搞定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

2016-08-27 子弹头 肿瘤时间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发生血栓栓塞的癌症患者的总体死亡率高, 1 年生存率只有无栓癌症患者的 1/3。5%~20% 的肿瘤患者会发展为 VTE,放化疗、手术以及转移等因素也可增高血栓风险。VTE 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肿瘤产生的黏蛋白、组织因子相关因素、半胱氨酸蛋白酶,导致了血栓和局部缺氧相关。1预防性抗凝治疗临床上,考虑是否应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史、肿瘤和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发生血栓栓塞的癌症患者的总体死亡率高, 1 年生存率只有无栓癌症患者的 1/3。

5%~20% 的肿瘤患者会发展为 VTE,放化疗、手术以及转移等因素也可增高血栓风险。

VTE 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肿瘤产生的黏蛋白、组织因子相关因素、半胱氨酸蛋白酶,导致了血栓和局部缺氧相关。

1预防性抗凝治疗

临床上,考虑是否应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史、肿瘤和腺病引起的血管压迫和遗传性易栓症。

肿瘤患者的血栓风险包括:长期制动、激素治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应用。

门诊接受化疗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癌症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发生改变可能提示有出血风险,应及时停止抗凝治疗。

血小板计数<50000/mm3 ,停止任何剂量的抗凝药物;血栓风险极高的患者,若血小板计数>30000/mm3 ,可以继续预防性抗凝治疗。

ASCO 最新指南推荐的抗凝治疗

1. 已确定的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推荐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最初 5~10 天的起始治疗,也可用于至少 6 个月的长期二级预防。

2. 如果没有其他的适应症,抗凝药物不应用作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的治疗。

3. 大多数肿瘤住院患者在整个住院治疗期间须预防血栓。小手术或短期输液化疗患者的常规血栓预防措施没有充分数据支持。

4. 正在行沙利度胺/来那度胺联合化疗或地塞米松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 23%~75%,应以低分子量肝素、低剂量阿司匹林或华法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5. 即将接受大型手术的癌症患者,在手术前予预防干预持续至少 7~10 天。接受腹部或盆腔大手术的患者,基于手术的高风险,血栓预防干预时间延长至术后 4 周。

6. 流动的癌症患者不推荐常规血栓预防措施。考虑用于经选择的高风险的患者。

7. 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目前不推荐。

8. 应对癌症患者定期评估 VTE 风险,对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高的患者——Khorana 评分 ≥ 3 分或胰腺癌、肺癌、胃癌患者,需向患者介绍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风险和获益,可预防性剂量的小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2静脉血栓者需要筛查癌症吗?

2015 年 7 月加拿大研究者发表在 NEJM 上一项 854 例患者的研究显示:罹患不明原因静脉血栓的患者隐匿性癌的发病率较低,腹部和骨盆常规 CT 筛查等过多的检查并不能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反而会使患者受到一些检查所带来的损害。

因此,为了让患者获益更多,临床医师们应该注意「少即是多」。

作者:子弹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7-01-18 fusion
  2. 2016-09-02 jyzxjiangqin

    确实不错。

    0

  3. 2016-08-30 李东泽

    很好,不错,以后会多学习

    0

相关资讯

Cancer Cell:为什么缺氧微环境反而让肿瘤变得穷凶极恶?

图片摘自:londoncannabisclub.com 肿瘤之所以难以治疗,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肿瘤细胞会不断适应其所处的不良环境,缺氧就是其中一种不良环境,其会削弱肿瘤的功能,但相反,恶性肿瘤细胞往往能够进行补偿过程并且驱动后期更加恶性疾病行为的发生。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威斯达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的

章真教授:拥有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还要把它用好!

世界上所有能用到的放疗技术我们都有,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不但要拥有这些技术,还要把这些技术用好,就像战士光有武器还不够,还要能够把武器用好。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了SMART医学物理师培训项目。

NCB:华人科学家解析GSK3促进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位于细胞核内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beta(GSK3beta)通过调节组蛋白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癌基因作用促进肿瘤发生。该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重要靶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SK3beta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发挥癌基因作用,但是其中的机制仍然没有被完全了解。而深入了解其中的

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LM)更常见,且对TKI治疗反应好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近日在《胸部肿瘤学杂志》(J Thor Oncol,JTO)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柔脑膜转移(LM)更为常见。与未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TKI治疗者的总生存(OS)期更长,提示TKI治疗LM的有效性。吴一龙教授柔脑膜是覆盖大脑的薄膜,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

全世界哪些治疗领域,药品热门、畅销?

2013-2015年,全球医药市场前十大治疗类别中,抗高血压药、精神疾药、抗菌药和止痛药的销售额有出现下滑,导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类别的重磅炸弹品种专利到期。从各类别药物的发展趋势看,免疫系统药和糖尿病药从2013-2015年的增长速度在10%以上,其市场成长性较好,其次是抗肿瘤药、抗凝血药和皮肤药,增长速度超过5%。全球处方药市场十大畅销治疗类别历年的销售收入(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于: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