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美国HBV或HCV感染者寿命比未感染者短22-23年

2013-10-09 陈郁婷 DXY

既往研究表明,由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死亡正逐年增加,这一特点在中年人群尤为明显。为了跟踪监控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进展情况,有必要持续追踪这些死亡的特征和共死亡的情况,并进行归类分析。基于上述情况,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部门的Kathleen N. Ly及其同事展开一项调查研究,他们试图找出罹患病毒性肝炎死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最常见死因。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9月24日的《临床感染

既往研究表明,由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死亡正逐年增加,这一特点在中年人群尤为明显。为了跟踪监控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进展情况,有必要持续追踪这些死亡的特征和共死亡的情况,并进行归类分析。基于上述情况,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部门的Kathleen N. Ly及其同事展开一项调查研究,他们试图找出罹患病毒性肝炎死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最常见死因。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9月24日的《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研究发现,死因包括HBV或HCV感染的死者寿命要比未感染的死者短22-23年。【原文下载

研究人员对美国2010年度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死亡原因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2010年记录到的近二百四十万死亡案例展开横截面研究。他们分别计算了:1)感染和未感染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AV,HBV和HCV)人群的死亡率,2)感染和未感染HBV和HCV死者罹患最常见疾病的相对风险。

研究结果如下:在2010年,有18,473例(0.7%)死者的死因列表中包括HAV、HBV和HCV感染,其中大部分的年龄分布在45-64岁之间。在十大常见死因中,平均来说,感染HBV或HCV的死者寿命要比其他未感染的死者短22-23年。年龄在45-64岁且感染HBV或HCV的死者罹患以下疾病的风险要高于未感染的死者:肝癌和肝内胆管癌,肝纤维化,肝硬化和其他肝脏疾病;酒精相关性肝脏疾病;胃肠出血;HIV感染;急性和未特指的肾功能衰竭;以及败血症(只与HCV感染相关)。

研究发现,在2010年,美国近四分之三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死亡发生于年龄在45-64岁的人群。死因包括HBV或HCV感染的死者寿命要比未感染的死者短22-23年。这些数据进一步阐明了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HBV和HCV感染的必要性。

原文检索

Ly KN, Xing J, Klevens RM, Jiles RB, Holmberg SD.Causes of Dea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ced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United States, 2010.Clin Infect Dis. 2013 Sep 24.【原文下载

作者:陈郁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SO:cccDNA/ih HBV DNA比值为HBV HCC患者生存预测因素

在2013年6月15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美国西奈山医学院Spiros P. Hiotis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目的为,确定肝内总HBV(ih HBV)DNA和共价闭环DNA(cccDNA)与坏死性感染和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对接受切除治疗的HBV 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可诱导患者产生持续

J Infect Dis:尹芝南等慢性乙肝研究获进展

近日,感染病学领域专业顶级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尹芝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尹芝南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武晓丽为第一作者,该课题同解放军第302医院生物治疗中心进行了密切合作。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感染人类肝脏后随

Hepatology:长期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可使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转阴

基线高病毒载量(HVL)的慢性乙肝(CHB)患者对基于干扰素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反应较差,因此作为治疗难点而成为肝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来自美国Henry Ford Health System的Stuart C. Gordon等人对此展开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长疗程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TDF)治疗可使基线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转阴。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5月3日的《肝病学

J Viral Hepat: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可降低HBcAb+患者HBV再激活风险

HBcAb阳性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可导致HBV再激活,从而引起肝功能受损。而在免疫抑制治疗中,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于防止HBV再激活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此,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曾爱中教授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免疫抑制状态下HBcAb+患者HBV再激活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6月3日的《病毒性肝炎杂志》(Jour

ARHR:阿德福韦酯可增强HBV和HIV/HBV合并感染者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

研究要点: 1.在HIV / HBV合并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调节性T细胞中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水平与HBV病毒载量和HBV特异性CD8 + T细胞下降有关。 2.阿德福韦酯治疗可阻断PD-1受体的表达,清除PD-1+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效果,增强HBV特异性CD8+效应T细胞的免疫应答。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可下调表位特异性细胞毒

EJSO:中山大学陈敏山等发现射频消融可降低HBV相关小肝癌HBV再激活率

研究要点: 1.比较HBV相关小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或肝切除同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HBV再激活发生率的差异。 2.第一次证实了HBV相关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低于肝切除术后,且射频消融治疗组(差异不显著)和肝切除术组(差异显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 HBV相关肝癌(HCC)患者在系统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肝切除术后都可发生HBV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