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通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0-06-0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佳再通策略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领域。当缺乏直接的比较证据时,网络荟萃分析可以提供思路。

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佳再通策略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领域。当缺乏直接的比较证据时,网络荟萃分析可以提供思路。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对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登记系统、SinoMed、ClinicalTrials.gov、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StrokeCenter. org上进行了检索,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评价。由四名研究者进行了研究选择、数据抽象和质量评估。

研究人员确定了17项试验,包括3236例患者,以及8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样本数量有7-656名参与者不等。静脉溶栓(IVT)是最常见的干预措施,其次是IVT加机械血栓切除术(MT)、IVT加动脉内溶栓、单独动脉内溶栓和单独MT。在合并的网络荟萃分析中,IVT+MT与较高的独立功能几率相关。相反,就神经功能而言,IVT被认为是最无效的治疗策略,而就全因死亡率而言,直接MT被认为是最不安全的干预措施。此外,不管使用何种评估工具,血管内治疗加IVT均比单独溶栓术具有更高的成功再通率。

与其他再通疗法相比,IVT+MT似乎是适合溶栓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有效策略,且不会增加不良效应。为了改善目前再通治疗的证据基础,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的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

原始出处:

Wen Hui,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analization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stroke.2020.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STROKEAHA.119.0286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ypertension: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栓切除术前后的血压变化需关注

既往研究中,关于血压(B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大血管阻塞对临床预后影响,相关数据非常有限。近期,Hypertension杂志发表一项研究对此进行分析。

Radiology: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会怎样?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侧支循环功能状态决定供血区脑组织的变化,影响治疗结果。现如今急需一种准确评价侧支循环功能状态的方法来对辅助选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决策。

Stroke:口服抗凝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与不使用OAC相比,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OAC与有症状的颅内出血风险增加或功能预后更差无关。因此,事先使用OAC不应成为血管内治疗的禁忌证。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取得新进展,直接机械取栓有望提高患者救治率

不论AIS的治疗取得了怎样的新进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合理快速的有效救治才能使AIS患者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Stroke:COVID-19患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由此可见,包括早期静脉溶栓以及通过机械血栓切除术成功再通在内的以往最佳的治疗导致COVID-19患者预后较差。

JAM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时效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研究认为,对于在65岁以上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短的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与1年内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和全因再入院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