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发现新的且可减少出血风险的抗血栓形成机制和疗法!

2018-02-23 MedSci MedSci原创

目前抗血栓形成药物,包括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剂,均有引发出血的风险、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有新的实验证据提示,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可相互分离,从而可开发新的能降低出血风险的抗血栓治疗靶点。Blood上近期发表一篇文章,总结了最新出现的一些抗血栓形成的病例。从血小板和凝血系统,两条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途径各自的特异性活性出发,可使人确信,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机制不同,可选

目前抗血栓形成药物,包括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剂,均有引发出血的风险、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有新的实验证据提示,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可相互分离,从而可开发新的能降低出血风险的抗血栓治疗靶点。Blood上近期发表一篇文章,总结了最新出现的一些抗血栓形成的病例。

从血小板和凝血系统,两条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途径各自的特异性活性出发,可使人确信,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机制不同,可选择性地抑制。以两条通路的差异点为靶点或许可开发出新一代的抗血栓疗法。在尚未获得广泛重视的靶点中,Edward F. Plow等人看重白细胞上的整合素αMβ2(Mac-1,CD11b/CD18) 与血小板上的GPIbα的相互作用,有希望可区分血栓形成和止血。

总而言之,该特异性受体:反向受体配对不仅强调了白细胞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还鉴定出一种可能可成为治疗靶点的新的相互作用,最终促进形成一种更为安全的抗血栓治疗方案。

原始出处:

Edward F. Plow,et al.The search for new antithrombotic mechanisms and therapies that may spare hemostasis.Blood  2018  :blood-2017-10-784074;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7-10-784074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8-02-24 清风拂面

    谢谢分享学习

    0

相关资讯

Blood:敲除CK2β基因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甚至可降低中风风险。

血小板,巨核细胞分裂出的无核细胞质,在止血和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酪蛋白激酶2(CK2)在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中都可以检测到,对于CK2依赖性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血小板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作用尚不明确。

Blood:从微流体看血小板和活化内皮的相互作用。

本综述主要是基于体外流式实验和体内血栓形成实验的交叉参考对血小板-内皮界面进行阐述。

JAHA:非血小板血栓素生成的连续测定对心脏手术后长期结局的不同影响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后的长期非血小板血栓素生成是5年不良结局包括死亡的一个新危险因素。

Blood:急性血小板减少后,新产生的幼稚血小板常出现GPVI信号缺陷。

血管损伤的部位,暴露的内皮下胶原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模体(ITAM)-偶联糖蛋白(GP)VI相互作用,,从而激活血小板和血栓形成。血小板是由巨核细胞(MKs)的细胞质衍生而来,巨噬细胞将巨大的血小板前体延伸到骨髓(BM)窦,进而脱落入血,最终在血液中形成正常大小的血小板并成熟。在胶原蛋白富集的BM环境中,MKs活化以及形成血小板前体的过程受抑制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Ann Intern Med: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分析!

由此可见,在所有年龄组的MPNs患者中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相匹配的对照者相比率显著提高,在诊断后不久发生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静脉血栓形成率下降可能反映了临床治疗的进展。

Blood:Csk和磷酸酶CD148具有维持血小板稳态的作用

Src家族激酶(SFKs)协调血小板的信号激活和扩散,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如何调控。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敲除小鼠的Src激酶(Csk)的C末端和受体样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D148可导致血小板SFK活性增强,证明上述蛋白对调节血小板反应至关重要。与此相矛盾的,Csk/CD148-缺陷小鼠却表现为血栓形成减少、受伤后出血增加,而不是血栓形成的表现。该现象涉及一个多重负反馈调节机制,包括下调以免疫受体酪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