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ETER CARDIO INTE:阜外医院窦克非等研究称,介入患者血小板减少不增加出血风险

2019-01-18 xujing 中国循环杂志

阜外医院窦克非等研究提示,接受PCI的患者中,基线血小板减少症很常见,但它不会影响预后,尤其是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阜外医院窦克非等研究提示,接受PCI的患者中,基线血小板减少症很常见,但它不会影响预后,尤其是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研究者指出,轻度到中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接受选择性PCI以及指南建议的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是可行的。

研究连续入选9 897例PCI患者,约13%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

无论患者基线时血小板计数是否正常,在30个月内观察到相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 1.2% vs 1.0% );心原性死亡(0.6% vs 0.6% );心肌梗死(1.1% vs 0.7% );靶血管血运重建(5.3% vs 4.6%);出血(6.7% vs6.6%);缺血性卒中(1.5% vs 1.7%)主要不良血管事件(6.8% vs5.9%)。

血小板减少与高龄、男性、既往PCI、既往心肌梗死糖尿病独立相关。

研究者指出,虽然选择性PCI患者的基线血小板减少症很常见,但它似乎对长期不良结局(尤其是出血风险)没有临床意义上的影响。91例中度或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没有一例出现大出血。

此外,研究者还表示,该研究结果不同于ACUITY研究和HORIZONS-AMI研究,可能是因为研究人群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有差异。

该研究入选了接受择期PCI的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高的患者。患有术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不能接受选择性PCI,被排除在外。

研究者建议,经桡动脉入路选择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进行PCI,以及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避免使用糖蛋白ⅡaⅢb受体抑制剂,可以平衡PCI期间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对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P2Y12抑制剂的选择,氯吡格雷是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 “首选药物”。

原始出处:

作者:xuj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阜外医院学者称: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前景诱人

阜外医院吴伟春、王洋等在本刊发表文章指出,超声分子影像技术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展现出诱人的前景。

阜外医院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血管炎是换瓣术后瓣周漏的重要原因

阜外医院王浩、赵星等研究提示,有临床意义的瓣周漏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再手术比例高,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阜外医院经验:女性冠脉介入治疗选经桡动脉路径更安全,可显著降低严重出血和穿刺点并发症

近期,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结果称,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女性患者而言,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能可将严重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降低36%和33%。

阜外医院称,睡觉打鼾,让心梗风险增加77%

安静地睡觉,不仅是不妨碍别人的“美德”,更是一种健康。之前阜外医院李卫等进行的研究发现,每晚都鼾声大作的人,与安静睡觉的人相比,心梗可能性会增

[重复]Eur Heart J:阜外医院李卫团队PURE研究发现:每天睡觉超9小时,该警惕;睡不够6小时,白天可小睡

昨日,欧洲心脏杂志刊登了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团队与加拿大Salim Yusuf教授等人联合开展的PURE研究的最新分析。 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睡6~8小时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最低,但每天睡8小时以上,心血管病和死亡却较高。

阜外医院首次应用KODEX-EPD成像技术实现无X射线电极导线定位植入心脏起搏器

近年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各种全三维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能够更快、更简便、更精细地构建出所需要的实时心脏三维结构、减少X线对介入术者和患者的损伤是技术突破的热点。 2018年12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教授等首次应用KODEX-EPDTM成像技术为一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