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2017︱高传玉:ACS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治策略与挑战

2017-10-15 佚名 国际循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力衰竭比例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这类患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14日,GW-ICC 2017“心脏功能与心力衰竭”专场,河南省人民医院高传玉教授发表精彩讲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力衰竭比例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这类患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14日,GW-ICC 2017“心脏功能与心力衰竭”专场,河南省人民医院高传玉教授发表精彩讲题。

ACS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策略进展

ACS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问题,中国2016年ACS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对此有详细的介绍。指南中规定,所有ACS患者入院后都要进行危险分层,分层对诊断ACS、判断病情轻重,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如何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2016年指南中特别强调,ACS患者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极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中危人群及低危人群。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划分至极高危人群,因为这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压不稳定,心源性休克,反复ST段压低,病情反复。

关于ACS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指南中明确指出,合并反复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要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策略,比如在2 h内行造影评估。因为ACS导致心力衰竭的机制是心肌缺血,只要纠正这一问题,心力衰竭就可以缓解,所以,中国指南特别强调一定要尽早采取介入策略进行评估,进而采用介入治疗方法。2017年欧洲指南对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补充说明中,也特别强调了ACS的主要机制是缺血,应采取一切办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介入治疗策略。上述即为目前国际、国内有关ACS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主流思想和策略。

ACS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难点

ACS合并左心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是非常严重的状态,主要分为ST段抬高型ACS和非ST段抬高型ACS,这两类患者处理起来略有不同。ST段抬高型ACS患者(即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如果合并左心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指南中明确指出要争分夺秒行再灌注治疗,特别强调要做介入治疗,因为其诊断清楚、迅速。有关ST段抬高型ACS的介入治疗大家都比较熟悉,真正的难点在于非ST段抬高型ACS。

ACS合并左心心力衰竭目前面临很大挑战:第一是诊断,2016年中国非ST段抬高型ACS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出,合并左心心力衰竭的患者属极高危,必须采取2 h的介入治疗策略。其实,这个时间很短,因为要第一时间诊断ACS,然后做心功能评价,完成心电图等检查,同时还要进行危险分层。现在对非ST段抬高型ACS分层,最有效的还是2016年中国专家提出的极高危、高危、中危及低危分层,这可提醒各位同仁能重视这一问题,分层方法只要搞清楚,治疗也就区分开了。第二,因为时间有限患者不一定接受介入治疗建议。医生需很长的时间完成诊断、检查,一般是能确定诊断再给患者建议,从经济、介入能力方面给患者一个有利的建议,这很重要。因此,从分层到临床实践,建议大家把2016年中国非ST段抬高型ACS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为我们的基本思想,以利于临床合理处理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ACS合并心力衰竭的PCI挑战

高传玉教授指出,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PCI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诊断最重要;②分层,把握时间界限很关键,极高危人群要进行2 h评估,高危人群24 h内评估,中危人群72 h,低危人群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③流程,即诊断、思维的流程,如确定为极高危的人群,要行2 h介入治疗策略,需要考虑医院自身的条件。三级医院条件问题不大,但在流程上存在问题,即2 h内很难实现这一方法。因此,怎样优化这一程序是三级医院的一大挑战。对于二级和县级医院的挑战是,医院的条件能不能行介入治疗评估,这很重要。

目前,分级医疗和转诊也遇到巨大挑战,如果还有第四个挑战是我们的医疗政策。如县级医院至上级医院的转诊,县级医院至下级医院的转诊和分流,可能在流程、政策上也遇到一些挑战。但是,相信我们的医生在现有的政策下能做得更好。

总之,上述问题只要能解决好,对于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是非常有帮助的。一句话:三级医院优化流程,基层医院完善医疗设备、条件,建立比较通畅的转诊系统。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10-17 yaanren
  2. 2017-10-17 zhs3884
  3. 2017-10-17 chenwq12
  4. 2017-10-16 1ddf0692m34(暂无匿称)

    学习了.涨知识

    0

相关资讯

BMJ:比伐卢定 vs 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哪一个更好?

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测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最佳的抗血栓治疗方案。

2016基层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疗中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尤其是心肌肌钙蛋白(cTn)是诊断心肌梗死和ACS危险分层的重要手段。与传统检测方法比较,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在ACS中合理应用hs-cTn非常重要。本文是心内科和检验科专家针对基层医院应用肌钙蛋白检测中的常见问题给予的指导性意见。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需要

盘点:201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成果一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尤其是心肌肌钙蛋白(cTn)是诊断心肌梗死和ACS危险分层的重要手段。与传统检测方法比较,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在ACS中合理应用hs-cTn非常重要。梅斯医学小编整理了近期具有突破性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与大家分享学习,希望能带来帮助。【1】BMJ:比伐卢定

201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发布

抗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药物治疗的基石,对于ACS及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早期和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ACS急性期和PCI术中应用抗凝药物能进一步减少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然而,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各种出血并发症也日渐增加。 抗栓治疗合并出血既增加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又因

JAHA: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后不使用高效能他汀类药物的预测因素有哪些?

尽管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他汀类药物已经广泛使用,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早期和晚期都未进行高效能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包括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最高的患者。

J Clin Periodontol:脂多糖可能是牙周炎与冠心病的分子介导物

我们旨在研究唾液和血清中脂多糖(LPS)如何相互关联,牙周微生物,牙周炎和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