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临近产期使用低剂量青霉素对行为具有持久的影响

2017-04-29 MedSci MedSci原创

依靠小鼠模型,Leclercq及其同事的研究提供了使用抗生素对于行为改变的证据:临近产期使用低剂量青霉素对肠道微生物群和行为具有持久的影响。作者还提出,将抗生素治疗与补充有益细菌联合可以足以抵消青霉素的有害影响。

抗生素的发现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不需要在这里重申抗生素的使用拯救了无数死亡。但是,滥用抗菌药物也带来不幸的后果。过早的接触抗生素与多种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包括社交能力缺点。同样,新出现的文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体的破坏与精神卫生问题之间存在联系。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中,Leclercq及其同事探讨了新生鼠早期接触低剂量的青霉素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和行为的影响。

作者在分娩前一周开始对怀孕的母鼠使用青霉素,直至断奶。由于在胎儿血液循环和母乳中发现有青霉素,所以幼崽在产前和后期有效地暴露于抗生素。如预期的那样,接触青霉素导致母鼠及其后代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例如,抗生素治疗的动物呈现增加的Proteobacteria,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在宿主中激活免疫反应。重要的是,肠道微生物紊乱不止发生在使用青霉素期间,在抗生素给药终止后仍会持续数周。

为了了解是否接触青霉素和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紊乱可能会导致对认知功能的长期缺陷,作者观察了服用抗生素的小鼠的行为变化。在临近产期时接触低剂量抗生素的小鼠较不焦虑,担更具侵略性,较不容易参与社会互动。行为改变伴随着与行为冲动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变化,但没有发现全身炎症的迹象。最重要的是,在停止抗生素的数周后,仍然在使用过抗生素的小鼠中观察到上述改变。然而,作者还表明,在治疗期间补充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改善肠道微生物组并且防止行为改变。

总之,依靠小鼠模型,Leclercq及其同事的研究提供了使用抗生素对于行为改变的证据:临近产期使用低剂量青霉素对肠道微生物群和行为具有持久的影响。作者还提出,将抗生素治疗与补充有益细菌联合可以足以抵消青霉素的有害影响。

原始出处:
S. Leclercq, F. M. Mian, A. M. Stanisz, L. B. Bindels, E. Cambier, H. Ben-Amram, O. Koren, P. Forsythe, J. Bienenstock, Low-dose penicillin in early life induces long-term changes in murine gut microbiota, brain cytokines and behavior. Nat. Commun. 8, 15062 (201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7-05-04 1e1ee9f0m67(暂无匿称)

    这个研究很有意义

    0

  2. 2017-05-03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很好,拜读了

    0

  3. 2017-05-01 天时地利

    不错

    0

相关资讯

Curr Opin Biotechnol:CRISPR“挑战”抗生素!或解决全球耐药问题!

近几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全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方法以对付诸如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致命细菌带来的感染问题。在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有害菌自毁CRISPR药丸”。除了精确编辑人类基因以治愈疾病之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越加广泛被用于其他用途的研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Crit Care Med:脓毒血症患者的抗生素治疗

近期,一篇发表在Crit Care Med杂志上的文章就临床医师启动抗生素治疗脓毒血症的时间进行了研究,旨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规范,提高脓毒血症治疗的有效性。我们都知道,较晚的抗生素治疗启动与脓毒血症的较高的病死率相关。该研究选取了2009-2015年期间的就诊于急诊科的严重性难治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使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评估主治医师的治疗与抗生素治疗时机的关系。通过对疾

Plos One:降钙素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门诊患者选择抗生素方案的意义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旨在评估降钙素原(PCT)在指导低风险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初次选择抗生素方案中的作用。此项研究包括CAP和肺炎严重性指数风险级别为I-II的门诊患者。抗菌素选择是基于使用快速测量的PCT水平的结果。根据血清PCT水平,患者被分配到两种治疗策略:如果PCT <0.5ng / ml,则口服阿奇霉素;如果PCT≥0.5ng/ ml则使用左氧氟沙

科学家如何“以毒攻毒”治疗多种人类疾病?

在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新型疗法的道路上,有这么一种奇特的方法,那就是以毒攻毒,当然科学家们也非常擅长使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改善/治疗患者的疾病,比如就有来自里约热内卢的科学家们用一种称作沃巴克氏菌的细菌来感染蚊子,这种细菌能够对携带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起到防疫作用,防止病毒在其体内扩散,从而就成功实现了利用蚊子来对付登革热的目的;当然也有研究人员利用蜗牛毒液来开发速效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J Am Chem Soc:刘文团队在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lincosamides)是一类临床上重要的抗生素家族,其代表成员林可霉素(lincomycin)长期被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在前期研究中,刘文团队发现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是在两个小分子硫醇(ergothionein, EGT和mycothiol, MSH)的相互配合且精确有序地指导下完成的(Nature, 2015, 518, 115-119)。这一发现不仅代表了EGT

SCI REP:制服“超级细菌”抗药性的妙药,竟寻自动物粪便

一类能专门杀死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将来也许有一天会解决日益增长的超级细菌”感染问题。最近,贝勒医学院(BCM)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噬菌体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鼠体内的细菌水平,包括对多种抗生素抗性的“超级细菌”,从而显著改善小鼠的健康。这一结果发表在《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