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研究发现参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

2014-05-29 佚名 生物谷

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两个蛋白质分子结合在一起,就如锁和钥匙一样,似乎能促进受类风湿关节炎影响的关节处血管的异常形成。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杂志上。 Shiva Shahrara表示:我们的结果第一次显示,这两种蛋白质--受体及其相应的结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类风湿关节炎

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两个蛋白质分子结合在一起,就如锁和钥匙一样,似乎能促进受类风湿关节炎影响的关节处血管的异常形成。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杂志上。

Shiva Shahrara表示:我们的结果第一次显示,这两种蛋白质--受体及其相应的结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中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攻击关节组织,引起疼痛肿胀和骨侵蚀,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之一是关节处新血管的发育或血管发生。关节肿胀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异常迁移进入关节导致的,Shahrara说:而且,因为这些细胞的积累,它们需要氧气和营养供给,所以血管生成伴随关节肿胀发生。

Shahrara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在身体低氧条件下或缺氧,CCL28蛋白的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可能变得缺氧,因此研究人员希望看到,是否蛋白及其受体在患者受影响的关节中存在。研究人员测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骨关节炎患者组织以及关节液体中蛋白质的水平,这两种类型患者关节中蛋白水平比没有关节病的人显著较高。

研究者发现,CCL28在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中过度产生,吸引其表面携带CCL28受体的细胞。当研究人员将CCL28给予携带受体的细胞,细胞会组织成血管。但如果化学阻断该受体,再给予CCL28,血管形成减少。这一发现,Shahrara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CCL28结合携带相应受体的细胞是血管生成的必要步骤。

原文阅读:

Zhenlong Chen1, Seung-Jae Kim1, Abdul B Essani1, Michael V Volin2, Olga M Vila1, William Swedler1, Shiva Arami1, Suncica Volkov1, Latriese V Sardin1, Nadera Sweiss1, Shiva Shahrara1 Characterising th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CCL28 and its corresponding receptor, CCR10, in RA pathogenesis Ann Rheum Dis doi:10.1136/annrheumdis-2013-204530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类风湿关节炎新易感基因找到

一项由美国、日本、法国、中国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研究发现,有40多个新的DNA区域会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由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以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的风湿病。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65%的发病风险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此前,科研人员已在整个基因组中找到了59个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

EULAR:2013类风湿关节炎管理指南更新

    2013年10月25日,《风湿病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在线刊出了2013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有关使用合成及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最新推荐意见。     与2010年EULAR指南及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RA管理指南相比,2013EULAR

Rheumatology (Oxford):类风湿关节炎患者QTc延长影响预后

既往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几率较正常人高。而在长QT综合征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均与延长的QT间期相关。先天性QTc(校正后的QT间期)延长的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高达13%。QTc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预测指标,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受累情况几乎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致。【原文下载】 因此,探讨在高炎状态下的RA患者电生理(QT间期)

Ann Rheum Dis:颈动脉超声可用于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RA)可促使动脉硬化加速发生,增加了患者因心血管(CV)事件而导致的死亡率。为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查(US)是否有助于对RA患者进行CV风险分层,来自西班牙桑坦德Marqués de Valdecilla大学医院的Corrales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发表于2014年3月的Ann Rheum Dis杂志上。研究发现,颈动脉超声可用于评估RA患者心血管风险。研究纳入了370例无CV事

Ann Rheum Dis:贫血可用于预测RA的影像学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所继发的贫血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贫血(ACD),其特征是血清铁含量降低而储存铁升高或正常。贫血是RA典型的慢性病变表现,但常被临床医师忽视。为评估贫血与RA的病情活动度、治疗用药以及影像学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来自瑞士贝恩大学医院风湿科的Burkhard Möller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3月的《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上。研究发现,贫血

Ann Rheum Dis: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用可能改变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

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和张烜教授主持,国内9家风湿病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效果不亚于单用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该研究论文近期发表于国际风湿病学界最权威的《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上。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研究结果或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