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中国科大等在炎症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17-08-09 佚名 中国科技大学

<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医学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天然<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5%85%8D%E7%96%AB" target="_blank">免疫</a>和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教授周荣斌、江维研究组与王均研究组、白丽研究组及中山大学教授崔隽研究组合作,揭示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CLICs家族在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中的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成果于8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span></div><div><br></div><div>炎症反应是机体一种重要的<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5%85%8D%E7%96%AB" target="_blank">免疫</a>防御机制,有助于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a class="channel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医学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和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教授周荣斌、江维研究组与王均研究组、白丽研究组及中山大学教授崔隽研究组合作,揭示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CLICs家族在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中的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成果于8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

炎症反应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免疫防御机制,有助于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但是,炎症反应失调也会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从而促进疾病发生。实际上,慢性炎症反应参与几乎所有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过程,因此了解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有可能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NLRP3炎症小体是由胞内固有免疫受体蛋白NLRP3及下游的接头蛋白ASC和蛋白酶caspase-1作为核心组成的多蛋白复合物,其活化能够促进IL-1b和IL-18等促炎因子的成熟和分泌,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NLRP3炎症小体近年来被报道参与2型糖尿病、痛风、帕金森、阿尔海默、脂肪肝等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过程,提示NLRP3炎症小体是上述疾病潜在的干预靶点。因此探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机制不仅有助于了解上述疾病的发表机制,还能提供潜在的治疗手段。


NLRP3炎症小体能够感知机体内外多种危险信号,比如高血糖、高血脂、尿酸结晶、胆固醇结晶等,但是上述危险信号诱导NLRP3活化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过去的工作表明,危险信号可以诱导胞内钾离子的流失和线粒体损伤,但是胞内钾离子变化和线粒体损伤如何诱发后续炎症小体组装的分子机制尚未被揭示。该项工作发现CLICs蛋白家族在线粒体损伤产生的活性氧的诱导下能够迁移到细胞膜上,介导胞内氯离子的外流,从而进一步促进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抑制CLICs家族蛋白的表达或者活性能够显着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该项工作不仅发现CLICs介导的氯离子外流是NLRP3炎症小体组装上游的一个关键时间,还提示可以靶向CLICs靶向NLRP3相关的炎症性疾病。

该研究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中组部和中科院的支持。

原始出处:Tang T, Lang X, Xu C, et al. CLICs-dependent chloride efflux is an essential and proximal upstream event for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Nat Commun. 2017 Aug 4;8(1):202.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eart:全身性炎症反应作为一种新的QT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

这些数据首次表明,通过IL-6水平升高反映的全身性炎症可能是一个新的QT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在其他经典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下有助于Tdp的发生发展。如果得到证实,这可能开辟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途径。

JCEM :糖尿病的家族病史是否影响母亲和胎儿血管循环和炎症反应?

糖尿病的遗传可能性与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炎症性的上调有关。然而,没有研究调查糖尿病家族病史是否影响胎盘血管循环。此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FHD)的一级家族病史对胎盘血管循环及炎性病变的影响。

Diabetes: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MLL1在伤口修复中指导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并且其作用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小鼠中发生了改变

巨噬细胞是伤口修复中发炎期萌生和消除的关键。在糖尿病中,巨噬细胞在后期伤口愈合中表现出持续性的炎症表型。最近发现混合谱系白血病蛋白1(MLL1)通过调控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因此,我们猜测在伤口修复中MLL1会影响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发应。我们利用骨髓特异性Mll1突变体(Mll1f/fLyz2Cre+)探究MLL1在伤口愈合中的功能。与对照相比,Mll1f/fLyz

JCEM:炎症反应指标可预测胰岛素功能?

目前诸多研究表明低度的炎症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但评估炎性标记物预测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前瞻性研究尚缺乏

Oncotarget:microRNA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相关

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即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经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

Mediators Inflamm:肥大细胞分泌的调节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日本千叶县仁波多大学浦安医院眼科系的 Ebihara N教授近日在Mediators Inflamm发表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了肥大细胞调节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发现类胰蛋白酶可能会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