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上海科技大学徐菲团队揭示抗多发性骨髓瘤抗体与人GPRC5D的结合机制

2024-06-23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展示了GPRC5D与临床前阶段单链抗体(scFv)复合物的结构。

GPRC5D是一种非典型的C类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它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的高表达使其成为治疗干预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包括单克隆抗体、CAR-T细胞和T细胞接合物。尽管其具有治疗潜力,但对其受体结构和抗体识别机制的了解不足,阻碍了有效治疗的进展。

2024年6月19日,上海科技大学徐菲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The binding mechanism of an anti-multiple myeloma antibody to the human GPRC5D homodim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展示了GPRC5D与临床前阶段单链抗体(scFv)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GPRC5D在跨膜区域与典型的C类GPCR非常相似。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头对头的同型二聚体排列和界面,主要涉及TM4,将其与其他C类同型或异型二聚体区分开来。此外,该研究阐明了GPRC5D上一个相当大的细胞外结构域的结合位点,以识别scFv。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这种非常规C类GPCR的独特二聚体组织,而且还具有推进靶向GPRC5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开发的潜力。

图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常见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中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表现为骨髓内单克隆浆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和积累,导致免疫球蛋白过量产生、骨吸收和终末器官系统损伤。尽管最近发展了许多基于抗体的疗法,包括双特异性抗体、CAR-T细胞疗法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但这些抗体药物中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临床使用。MM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

GPRC5D是一种孤儿受体,没有确定的内源性配体。GPRC5D属于C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属于5族亚家族,成员D,因此得名。在哺乳动物中,还有另外三个GPRC5亚家族成员:GPRC5A、GPRC5B和GPRC5C。而传统的C类GPCR如mGluR通常包含一个大的N端结构域,称为Venus flytrap(VFT)模块,负责正构配体结合和专性的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形成;GPRC5D以及整个GPRC5亚家族具有相对较小的细胞外结构域,仅包含20-50个氨基酸。一些早期研究表明,尽管GPRC5D与C类受体具有同源性,但其拓扑结构可能更接近于A类受体。此外,由于缺乏大量的N端胞外区域,关于GPRC5D是否仍然可以形成二聚体以及信号如何通过跨膜区域转导的问题仍然存在。

图片

GPRC5D和scFv150_18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图源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人体中,GPRC5D主要在指甲和头发中表达,或者更准确地说,它只在产生硬角蛋白的分化细胞中表达。最近的研究发现,GPRC5D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增强表达,从而使其成为基于抗体治疗MM的有吸引力的靶点。目前,靶向GPRC5D的抗体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利用其在细胞膜上的肿瘤标志物特性。2023年8月10日,强生公司宣布FDA批准全球首个靶向GPRC5D/CD3的双特异性抗体TALVEY™(talquetamab-tgvs)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针对GPRC5D的潜力继续显示出广泛的希望。

该研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阐明了人GPRC5D与单链抗体(scFv)之间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通过筛选已公开专利中不同格式(Fab、scFv等)的一系列GPRC5D抗体,该研究鉴定出由专利scFv150-18 (US20200123249A1)衍生的单链片段之一形成的稳定复合物。抗体和GPRC5D之间的分子界面是明确的。结构分析表明,GPRC5D与传统的C类GPCR相似,也形成同型二聚体,但具有独特的二聚化组织。结合诱变和功能实验,目标是利用这些结构的见解来指导针对GPRC5D的抗体治疗的发展,解决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空白。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9625-y

作者:iNatur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CR】BCMA CAR-T HDS269B治疗RRMM的5年随访结果

BCMA CAR-T 治疗 RRMM,5 年总缓解率 77.55%,中位 PFS、OS 为 9.5 个月、20.0 个月。ECOG 0-2、既往治疗<4 线、CAR-T 持续≥6 个月与生存期相关。

【TCT】MD安德森30年间三千例一线自体移植多发性骨髓瘤的结局变化趋势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学者评估了单中心1988-2021年三十多年期间共三千例接受一线auto-SCT的NDMM患者特征、治疗和结局的趋势。

客观缓解率100%!CAR-T细胞疗法治疗骨髓瘤再添好消息 | 2024 EHA

南京鼓楼医院陈兵教授以口头报告形式展示了驯鹿生物旗下全球“首个”获批的全人源CAR-T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用于治疗不适合移植的高危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FUMANBA-2研究临床数据。

【JHO】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瘤是ide-cel治疗的不良预后因素

美国多中心学者开展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分析了ide-cel治疗RRMM的疗效和安全性,重点关注髓外病变患者。

【Blood Adv】老年评估引导的多学科门诊用于优化老年患者CAR-T治疗

评估老年患者(≥65岁)是否适合CAR-T细胞治疗的最佳方法尚不清楚,学者探讨了老年评估(GA)引导的多学科门诊(GA-MDC)在选择和优化老年人CAR-T治疗中的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对T细胞衔接治疗的耐药机制

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和双抗等存在耐药,与肿瘤、T细胞及微环境相关,介绍了相关机制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