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疼痛的全程管理病例分享_高龄、房颤患者腹腔镜Dixon术麻醉镇痛管理病例

2017-10-26 CMT 中国医学论坛报

患者,男,74岁,体重48 kg,本次主因“ 直肠癌4 程新辅助化疗后3 周”入院,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

高龄、房颤患者腹腔镜Dixon术麻醉镇痛管理病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康世阳

病例简介

病例摘要

患者,男,74岁,体重48 kg,本次主因“ 直肠癌4 程新辅助化疗后3 周”入院,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

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过敏史。入院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84次/min),左前分支阻滞。术前肺功能无明显异常,血气正常,肝肾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麻醉风险评估为ASAⅡ级。

麻醉情况

患者入室后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护,血压144/80 mmHg,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心率为86~105次/min,患者一般状况良好,给予面罩吸氧(2 L/min),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99%~100%。随后,予咪达唑仑2 mg、依托咪酯14 mg、顺式阿曲库铵10 mg、羟考酮10 mg依次静推麻醉诱导,待患者自主呼吸消失立即予面罩给氧辅助通气,频率为22 次/min。3 min 后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后心率最快升至105次/min,立即予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1.5%),吸入氧浓度调整为60%,总流量为2 L/min,呼吸频率12 次/min,潮气量450 ml。10 min后患者心率可至63 次/min,血压98/62 mmHg。麻醉诱导完成后,遂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开放中心静脉并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检测动脉血压。术中复合予瑞芬太尼0.1 μg/(kg·min)、重酒石酸间羟胺0.5 μg/(kg·min)静脉泵注。术毕前30 min予羟考酮5 mg、氟比洛芬酯50 mg、帕洛诺司琼0.25 mg 静推,连接PCIA。术毕15 min 后,患者恢复意识、自主呼吸良好,顺利拔出气管导管,无术后烦躁,安全返回病房。PCIA配方及设定:羟考酮35 mg、氟比洛芬酯200 mg、帕洛诺司琼0.5 mg、右美托咪定100 μ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

羟考酮总耗量28 mg,患者术后对镇痛效果满意,舒适度良好,VAS评分如表2所示。患者术后第2 天有排气、排便,第4 天可下床活动,无明显呼吸抑制、无过度镇静、无循环系统相关并发症,于术后第5天出院。

诊疗心得

腹腔镜手术术后的急性疼痛可造成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躁动等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应积极预防和处理。

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术后急性疼痛常用的镇痛药物,但是,现有的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舒芬太尼等)呼吸抑制、镇静作用明显,给术后复苏带来一定的困难。

羟考酮为强效双阿片类受体激动剂(μ和κ受体),主要通过激动κ受体,特别是κ2b受体,因而相比芬太尼(μ受体激动剂),羟考酮对内脏性疼痛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更轻的呼吸抑制和镇静作用,利于术后患者的苏醒。

本例中,患者高龄且合并房颤,对于围术期血压、心率等循环系统的功能管理十分重要。

手术结束前30 min予羟考酮5 mg 及氟比洛芬酯50 mg 作为镇痛的首量,羟考酮PCIA背景剂量2 ml/h,保证患者在手术后24 h内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手术后羟考酮较好的镇痛效果、较轻的呼吸抑制作用,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CM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高龄ACS患者诊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高龄ACS患者因其病变特点,病死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一方面由于高龄患者ACS早期及时诊断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未给予理想的、及时的治疗,降低了治疗获益。一、诊断特点1.临床症状:高龄患者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患者。由于患

当大龄爸爸有多大的风险?

尽管人们对体外受精和大龄妈妈(比如上个月刚生完小孩的50岁妈妈珍妮•杰克逊)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是关于大龄爸爸的科学认识及社会影响仍然不甚明了。不过,这阻止不了充满希望的爸爸们为了下一代而努力。

Obstet Gynecol:45岁以上女性双胎妊娠结局如何?

在超过45岁的双胎妊娠健康妇女人群中,分娩时,这些孕妇剖宫产、先兆子痫和妊娠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但总体结局良好。

Heart:高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何不同?

由此可见,高龄患者的IE是一个与年轻人有所不同的疾病,肠球菌是最常见的感染微生物,并且死亡率较年轻的患者要高。ESC建议高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要比年轻患者少,导致了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没有手术而死亡率急剧增加,而手术患者预后良好。这些结果表明手术在高龄IE患者中没有被充分利用。

J Hypertens:85岁以上患者抗高血压治疗的保护效应!

由此可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可降低85岁或以上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其益处包括心力衰竭和卒中,尽管不包括心肌梗死,并可用于全因死亡。

Stroke:抗凝药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 对房颤、高龄老人区别对待?

2017年6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由瑞典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患有房颤的高龄(80岁以上)老人用抗凝药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是否能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