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 2018:新时代、新征程:从心脏介入治疗到心血管病整体防控

2018-03-24 今日循环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3月23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8)开幕式和全体大会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全球介入心脏病学意见领袖共聚一堂,由精彩示教演示、重磅研究解读、基于案例的临床热点议题讨论等组成的全体大会为大家奉上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3月23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8)开幕式和全体大会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全球介入心脏病学意见领袖共聚一堂,由精彩示教演示、重磅研究解读、基于案例的临床热点议题讨论等组成的全体大会为大家奉上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大会开幕式由CIT秘书长徐波教授主持,Gary S.Mintz教授、Jean Fajadet教授、葛均波院士、王咏红教授、王大方教授等热情致辞。

高润霖院士主题演讲:

新时代、新征程



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在主题演讲中介绍,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沉重,推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2.9亿,平均每5位成人中就有1位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和城市占比分别为45%、42.6%;近十余年来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不断攀升。研究显示,我国缺血性心脏病超过80%归因于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加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控任重道远。

为了应对心血管病的严峻挑战,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仅依靠介入治疗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增强从低危人群到高危人群的预防,重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尤其是血压控制、禁烟、减重和血脂管理等。CIT也将开启从心脏介入治疗到心血管病整体防控的新时代、新征程。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他强调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伴随着国家鼓励创新政策的推动,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创新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以心血管介入新器械与新技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为例,我们正紧跟国际前沿:在生物可吸收支架(BVS)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西罗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Firesorb西罗莫司靶向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新型铁基生物可吸收支架IBS等发展势头强劲;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领域的J-Valve、VenusA Plus、Venibri系列瓣膜等崭露头角、各具特色;用于检测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中国原创技术——定量血流分数(QFR)在前期临床研究中表现优异,获得国内外同行对其临床价值的广泛认可;LAmbre、SeaLA等左心耳封堵装置,Iberis、SYMPIONEER S1等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智能评估系统也在积极研发中......

高润霖院士随后介绍了CIT2018的学术亮点与组织情况。3天半的日程涵盖165场次会议、1474项学术报告、16项最新研究揭晓、45场示教演示、417项摘要及810多例临床病例交流。全体大会、PCR at CIT等国际合作论坛、第十届临床研究专题研讨峰会、复杂高危患者的合理化治疗(CHIP)专场、TAVR专场、来自国内外7家医疗中心的示教演示以及3月25日早上的健康跑等,都是CIT2018不容错过的亮点。

高院士向CIT主席团和工作组致以衷心的感谢,最后他发出邀请,2019年3月28日~31日,期待与大家在CIT2019北京再相聚。

三场创新性示教演示大放异彩

全体大会由来自阜外医院的3台经典示教演示拉开序幕:窦克非教授成功展示了全球首例铁基生物可吸收支架人体植入;吴永健教授应用新型可回收瓣膜,在1例二瓣化患者中完成了TAVR手术;舒畅教授带来开窗技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3台手术大片牢牢吸引了参会者的目光,这也是CIT推动创新与前沿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现场专家与术者就患者评估、技术要点、手术器械、相关热点问题等展开热烈的讨论。



重磅研究与临床热点交相辉映

盛大的开幕式后,Steffen Desch教授等就年度最受关注的临床研究——CULPRITSHOCK、ORBITA、DKCRUSH-V、FAME 2试验进行了深入交流。近年来我国心血管介入整体水平提升较快,如何规范化、高质量地开展复杂高危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为CIT密切关注的问题。CIT2018全体大会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开设了一场基于案例的临床讨论,精选的6大主题包括复杂TAVR、高危出血患者PCI、多支血管病变STEMI、严重冠脉钙化、左主干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该领域国内外权威专家悉数到场,通过病例报告、技术讲座、适应证讲座、互动讨论等形式,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充分交流,令参会医生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作者:今日循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IT 2015:中国研究占领国际期刊《导管插入术和心血管介入》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导管插入术和心血管介入》是一份心血管领域的国际性期刊,主要发表经同行评议的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侵入性和介入治疗技术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论著,面对的读者群以心内科和心外科医生为主。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心血管领域专家的合作和交流,同时也将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基础及临床实践方面的特色和成果在国际学术

CIT 2015专访:何奔:中国临床科研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MedSci专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何奔MedSci:何主任,您好!欢迎您来参加2015 CIT介入心脏病学大会。我们知道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合作(Cooperation)、创新(Innovation)、转化(Transition)”,并且致力去提升我国的临床科研水平。但也听到不少人说医生只要看好病就行,不需要搞那么多的科研,请问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科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应该

MedSci CIT专访:傅向华教授:中国临床科研需立足基础,注重人才培养

MedSci: CIT大会的主题“合作(Cooperation)、创新(Innovation)、转化(Transition)”,我们不断地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那关于“创新”,请傅教授谈一下您的理解? 傅教授:医学发展得益于它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但是基于整体医疗的发展基础,医学不太可能搞“大跃进”式发展,但是就某一具体点上若获得了突破,则极有可能是很惊人的发

大会主席谈CIT 2017:CIT走过15载,参会代表从800人增至8000人,顺应学科发展是趋势

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7)于今日至4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大会召开之前,CIT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对今年的大会重点进行了解析。

高润霖谈CIT 2017:CIT15载,参会代表从800人增至8000人,为何?

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7)于今日至4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大会召开之前,CIT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对今年的大会重点进行了解析。CIT发展15年,国际性特征渐趋明显今年是CIT十五周年,在过去14年的发展过程中,CIT大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会人数从最初的80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8000多人;国际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作为faculty参加会议,有越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盛大发布

2017年3月31日,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7群英荟萃,各类学术观点百花齐放。医学知识总是在推陈出新,在经过重重积累后,最终厚积薄发。证据更新,共识改变,临床执行,三者环环相扣。三年内最新循证研究,十余年国内用药经验,数十位著名专家学者潜心编写,在象征着新生的春日,《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在国家会议中心酒店隆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