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target:陆东东课题组发现miR372促进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产生的剪接体JMJD2AΔ激活肝癌细胞中癌蛋白Pim1的活性

2017-04-21 佚名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调控了染色质的结构,所以在大多数癌症发生过程中显示组蛋白甲基化的异常改变,这与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最近陆东东教授课题组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转录水平上促进了miR372先体的产生,并进一步导致了前体miR372的成熟。进一步研究显示,过量的 miR372能抑制JMJD2A第13外显子右翼和第14外显子左翼特异区域的DNA

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调控了染色质的结构,所以在大多数癌症发生过程中显示组蛋白甲基化的异常改变,这与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最近陆东东教授课题组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转录水平上促进了miR372先体的产生,并进一步导致了前体miR372的成熟。进一步研究显示,过量的 miR372能抑制JMJD2A第13外显子右翼和第14外显子左翼特异区域的DNA甲基化,从而阻碍了绝缘分子CTCF与此位点的结合,减少了第13外显子右翼和第14外显子左翼间形成的DNA环(LOOP),并减少了DNA 环中内含子剪切复合物CTCF-HP1α-AGOI的形成,阻碍了第13外显子-内含子-第14外显子间的内含子剪切,最终产生了一个新的JMJD2A剪接体JMJD2AΔ。有意义的是,JMJD2A依赖JMJD2AΔ在转录水平上抑制了P21(WAF1/Cip1)表达,从而激活了肝癌细胞中癌蛋白Pim1。进一步研究显示,JMJD2A通过Pim1促进了细胞周期蛋白CDK2、CyclinE、ppRB间的相互作用,并上调了癌蛋白C-myc的表达 。重要的是, Pim1敲低 和 P21(WAF1/Cip1) 过量后完全废除了JMJD2A的癌性功能。我们的研究提示过量的JMJD2A通过miR372-JMJD2AΔ-P21(WAF1/ Cip1)-Pim1-C-myc 信号通路加剧了肝癌细胞周期的进展。

研究论文“HistoneH3 demethylase JMJD2A promotes growth of liver cancer cells through up-regulating miR372 ”于2017年4月13日在线发表在影响因子为5.008的《Oncotarget》(Published: April 13, 2017)。研三学生安佳慧同学为第一作者,许洁、李姣、贾松、李晓楠、卢亚男、杨玉欣、林卓佳、辛晓茹、吴梦颖、郑启迪、浦浒、桂馨、李天明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分别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 (NCSF No.8127229181272291、NCSF No.81572773)和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 (No13JC1405500-13JC1405501.13JC1405500-13JC1405501)的资助。

原始出处:

Jiahui An, Jie Xu, Jiao Li, et al.HistoneH3 demethylase JMJD2A promotes growth of liver cancer cells through up-regulating miR372.doi: 10.18632/oncotarget.1709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死亡肾细胞释放组蛋白加重肾损伤

       在肾脏损伤过程中,死亡的肾细胞释放细胞内的分子,刺激免疫细胞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引发白细胞招募和肾脏炎症。组蛋白是否从死亡的细胞释放以及它在肾病所引起的炎性反应中的意义是未知的。   近期一项研究发现,组蛋白由死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空间,并直接与Toll样受体(TLR)-2(TLR2)和TLR-4样受体诱导MyD88的相互作用,并直接介导下游的NF-κB,和MAPK信号

Cell Stem Cell:组蛋白变异体能将诱导iPS细胞效率提升20倍

研究特色两个组蛋白变异体TH2A 和TH2B在卵细胞中高表达TH2A/TH2B在卵细胞中活化受精后的父系基因组TH2A/TH2B增强OSKM介导的重编程,并在X染色体上富集TH2A/TH2B依赖的iPSC产生,能够被Xist突变所增强Oct3/4, Sox2, Klf4, c-Myc (OSKM)四因子诱导体细胞向iPSC转化,这是经典的iPSC诱导方法。体细胞核移植也经常被用于重编程。因此,

Nat Commun:上海生科院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小鼠神经诱导中的作用

4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istone deacetylation promotes mouse neural induction by restricting Nodal-dependent mesendoderm fate。该工作成功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小鼠神经

Nat Med:研究发现儿童致命脑肿瘤的新疗法

通过收集美国和欧洲儿童的大脑肿瘤的样本,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药物panobinostat和类似的基因调节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弥漫性内在脑桥的神经胶质瘤(DIPG),后者是儿科癌症中具有侵袭性和致命性的肿瘤。该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以及超过25个非营利基金会资助,致力于寻找治疗儿童脑癌的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治疗这种令人心碎的

Science:组蛋白单点突变可导致罕见儿童癌症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一种组蛋白编码基因发生缺陷与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来自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Peter W. Lewis表示,大多数癌症的发生需要多个突变的共同作用,而他们发现的这个基因突变本身就足以导致形成肿瘤。组蛋白除了用于形成核小体,帮助进行基因组的压缩包装,还在基因的激活和沉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一些儿科肿瘤中包含高频的组蛋白H

Genome Res:深入研究组蛋白修饰机制或可帮助理解基因调节模式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特殊类型的组蛋白修饰的独特功能,这对于理解基因调节以及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组蛋白是细胞核中的特殊蛋白,其可以组织DNA形成名为核小体的结构单位,帮助保护DNA以及控制基因的表达,目前有5种主要的组蛋白家族,不同家族的组蛋白有着不同的修饰表现。文章中研究者通过全基因组来观察分析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