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MENT PHARM THERAP:乙肝病毒感染清除后,患肝癌风险仍较大!

2016-04-27 QQ&KL MedSci原创

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体液如性交、共用针头和其他注射设备及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CDC指出,慢性乙肝的风险是与年龄相关的;受感染的婴儿中90%成为慢性感染者,而成人中仅有2-6%为慢性感染者。 自1991年以来,美国作为第一个制定措施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国家,并为2儿童进行常规疫苗接种,由此,婴儿感染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脏增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体液如性交、共用针头和其他侵入设备及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CDC指出,慢性乙肝的风险是与年龄相关的;受感染的婴儿中90%成为慢性感染者,而成人中仅有2-6%为慢性感染者。 

自1991年以来,美国制定了国家范围内的HBV感染清除策略,并为儿童进行常规疫苗接种,由此,新发HBV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82%。CDC预计2013年,美国新发HBV感染人数为19764人,成人发病率较高,由其是25-44岁男性。但他们指出,慢性乙肝感染的人数显著增加,约有70万-140万人,估计每年死于并发症的人数为2000-4000人。

约25%的慢性感染者自从孩童时期便感染了乙肝病毒,15%的慢性感染者死于肝硬化或肝癌,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症状,直至疾病发展至晚期时已经为时已晚。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2.4亿人患有慢性HBV,每年约有786000人死于HBV相关肝脏疾病。 

清除HBV似乎并不能减少肝癌风险 

研究者招募了1346名患有慢性HBV感染的阿拉斯加土著居民,并于1982-2013年间对他们进行随访。他们选取了在随访期间纠正感染的238名慢性HBV感染者(实验组)和未纠正感染的435名(对照组),并调整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HBV毒株。

研究小组发现,清除HBV对民众患肝癌的风险没什么影响。

他们尚不清楚为何HBV的清除不影响民众患癌风险,但是他们认为这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原因之一可能是HBV DNA整合进入肝细胞的基因组发生在病毒感染早期,即便从从血液中清除病毒后DNA整合依旧存在。这说明乙肝病毒DNA的复制和存在对宿主肝细胞具有破坏作用,并增加民众患肝癌的风险。Prabhu Gounder博士指出,这就说明慢性乙肝感染者不能疏忽大意,要进行持续的随访和复查。这项研究发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今年2月份,复旦大学医学院揭示了乙肝病毒的“生活方式”,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

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抗原与核酸在单细胞水平呈现惊人的“马赛克状”分布。研究证实,经过一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内仍存在乙肝病毒的cccDNA。研究组提出在单细胞水平乙肝病毒存在“抗原富集期”“DNA富集期”和“潜伏期”的“三阶段”假说,推测患者体内肝细胞生理水平和病毒复制活跃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这三个阶段的相互转换。专家认为,该方法可以用来监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ccDNA的清除情况,从而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原始出处:

作者:QQ&K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03-19 jj000001
  2. 2016-05-10 stead

    学习了,很好的

    0

  3. 2016-05-09 jaysppr

    可怕啊

    0

相关资讯

专家:中国公众应转变观念 善用疫苗预防疾病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罗凤基17日在北京指出,中国公众尤其应该转变观念,善用疫苗实现更多疾病的预防。例如传统观念中,中国公众并不重视流感等疾病的预防。截至2009年,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到2%,低于发展中国家3%的平均水平。 当日,“从世界到中国——百年疫苗·探寻之旅”活动在北京召开,旨在为公众树立正确的疫苗预防理念,提供公众健康水平。 疫苗是高科技的成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

Cell Res: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生物人工肝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团队,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等单位科学家合作,突破“类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统,为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了全新方案。研究成果1月15日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 在中科院干细胞先导专项支持下,科研团队基于人源功能性肝细胞——hiHep细胞,利用一套生物人工肝系统,成功救治急性肝衰竭小猪,证明了hiHep细胞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此研究中

重磅:FDA批准功能性治愈乙肝药物研究,未来有望上市

2014年8月,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生物技术公司Arrowhead宣布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乙肝的RNAi药物ARC-520取得良好研究数据。2015年3月,Arrowhead耗资3500万买进了诺华抛弃的RNAi项目,此外在2011年,Arrowhead以同样的方式买进了被罗氏放弃的RNAi项目。 目前,Arrowhead公司有3种RNAi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乙肝药物ARC-520是

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乙肝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抗凋亡蛋白Bcl-2与乙肝病毒蛋白HBx之间的互作进行了结构与生物化学分析,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8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复旦大学揭示乙肝病毒“生活方式”

2月23日今天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 在该校袁正宏研究员指导下,公卫中心科学研究部博士张小楠在bDNA信号扩增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够在组织水平显示cccDNA分布的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人员将该原位杂交与乙肝病毒主要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获得了病毒核

一款乙肝神药有望面世,血清病毒水平可降低99.99%

 近日,乙肝药物领域风云再起,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rrowhead (NASDAQ:ARWR) 发布旗下乙肝候选药物ARC-520 临床IIb期积极数据,通过与百时美施贵宝(BMS)乙肝药Baraclude (entecavir)联合,用于治疗难治性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ARC-520+Baraclude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可显著降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