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型候选药物KJ-Pyr-9分子或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2014-08-14 佚名 生物谷

当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试图去研究破坏癌症调节子MYC的功能时,他们发现一种像信用卡的新型分子或许可以破坏MYC和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该研究揭示了新型的药物候选分子或许可以帮助阻断动物模型机体中的肿瘤生长。研究者Kim Janda说道,MYC是一种转录调节子,其可以控制基因的表达;当MYC处于过表达状态时,未被调节的基因就会参与细胞的增殖,这一步常常是癌症生

当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试图去研究破坏癌症调节子MYC的功能时,他们发现一种像信用卡的新型分子或许可以破坏MYC和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该研究揭示了新型的药物候选分子或许可以帮助阻断动物模型机体中的肿瘤生长。


研究者Kim Janda说道,MYC是一种转录调节子,其可以控制基因的表达;当MYC处于过表达状态时,未被调节的基因就会参与细胞的增殖,这一步常常是癌症生长的关键一步。MYC参与了许多癌症的发病过程,包括伯基特淋巴瘤,该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的癌症,其最易于影响儿童的健康。

近些年来,MYC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强烈关注,研究者一直在探寻破坏癌细胞中MYC的方法,于是研究人员通过确定疾病相关的分子结构来设计出新型药物,随后寻找到MYC的“弱点”并对其进行攻击,破坏其正常功能。

但是MYC是不同的,在室温或者体温下,未结合任何配体的MYC是随机并且持续移动的,因此代替一系列特殊靶向作用MYC结构的化合物,研究人员检测了一系列来自“信用卡”文库中的候选化合物分子,来观察是否存在可以干扰MYC和其配体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合物分子。

结果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名为KJ-Pyr-9的分子,随后研究人员利用细胞系和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如果利用KJ-Pyr-9分子来处理细胞就会导致依赖MYC的细胞发生死亡。而且一定剂量的KJ-Pyr-9分子可以使得MYC的功能失活,当MYC依赖的肿瘤小鼠接受KJ-Pyr-9分子时,肿瘤细胞就会在31天之后停止生长,而未接受KJ-Pyr-9分子的小鼠的机体肿瘤则会一直生长。

研究者希望通过后期更为深入的研究来解释KJ-Pyr-9分子和MYC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开发出可以更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新型化合物。

原始出处:

Hart JR1, Garner AL2, Yu J2, Ito Y1, Sun M1, Ueno L1, Rhee JK2, Baksh MM2, Stefan E3, Hartl M3, Bister K3, Vogt PK4, Janda KD5.Inhibitor of MYC identified in a Kröhnke pyridine librar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Aug 11. pii: 201319488.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谁是肿瘤中危险的细胞

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发现在癌变肿瘤中许多的细胞亚群之间为夺得优势而相互争斗,最危险的并非那些以最快速度增殖的细胞亚群。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采用精准施药来治疗癌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者解释说:医生需要确定哪些细胞亚群真正地推动了肿瘤生长和转移,选择出一些药物来靶向这些细胞中的关键基因。想当然地认为应该

PNAS:抑制CRTC1/MAML2基因链接蛋白有助于口腔癌治疗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促进肿瘤生长的基因和粘液表皮样癌之间的关系,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影响唾涎腺的口腔癌,这项研究或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治疗粘液表皮样癌的疗法。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揭示了连接基因CRTC1/MAML2的一对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促进口腔癌的发展和扩散;Michael Conkright博士表示,这项研究为

Nature:新一代癌症指标--血液肿瘤DNA

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血液循环中的肿瘤DNA将为癌症治疗带来一场变革。2012年,英国癌症研究所的Charles Swanton在对肾脏肿瘤进行DNA测序时发现,单个肿瘤中存在着惊人的遗传学多样性,只有三分之一的突变是整体共有的。此外,癌转移形成的二级肿瘤也与原发瘤大相径庭。这些结果说明,标准程序(tissue biopsy)根本不足以判断癌症的预后情况。而且活检得到的是静态信息,无法准确反映

Ann Oncol: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癌症发病率,整体获益大于风险

一项综述性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癌症发病风险。伦敦大学的Jack Cuzick1教授称,虽然每日服用75mg 即可,然而服用阿司匹林潜在副作用(其中包括卒中和内出血)是致命的。 如果每位年龄在50-64岁的英国人服用阿司匹林达十年,每年就可挽救六***免于死亡—四千名男性和两千名女性。据估计,在20年中可避免130,357 名癌症患者死亡,包括9,473名先前经历心脏问题的心脏疾患者。由于

卫材抗癌药Halaven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失败(Study 302试验)

卫材(Eisai)8月8日公布了抗癌药物Halaven(eribulin mesylate)III期研究(Study 302)的积极顶线数据。Study 302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III期研究,在540例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晚期治疗方案(包括含铂化疗方案)但病情继续恶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开展,研究中将Halaven与医生选择(TPC)的单个药物(多西他赛,培美曲

李凯:靶向药物效果——未疗先知or因治而变?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凯教授分析了靶向药物效果:“未疗先知”还是“因治而变”? 肿瘤血管网中存在抗血管药物的特异性靶点(异常血管内皮细胞 )、其数量与初始疗效可能相关 :疗效可能治前评估。而抗血管生成治疗靶点的不稳定和肿瘤血管网的异质性导致了:原有靶点发生突变、新的靶点浮现出来、新的靶点又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疗效需要动态观察、治疗应该“随靶而变” 不同于TKI,以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