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Cardiovasc Inte: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次要通路的比较

2020-03-29 xiangting MedSci原创

TAVR手术中使用经桡动脉通路作为次要通路可显著减少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并改善30天结局。

经股动脉通路已普遍用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次要通路。目前尚缺乏关于TAVR手术中将经桡动脉通路作为次要通路使用和潜在临床益处的数据。该研究目的是根据TAVR患者的次要通路(经股动脉vs经桡动脉)确定血管并发症(VC)的发生率和临床结局。

这项多中心研究纳入4949例接受TAVR的患者(平均年龄81±8岁,平均胸外科医师协会评分4.9 [3.3-7.5])。分别有4016例(81.1%)和933例患者(18.9%)将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通路作为次要通路。根据瓣膜学术研究联盟-2标准评估和定义30天临床事件(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卒中、急性肾损伤和死亡率)。在总人群和倾向评分匹配人群中根据次要通路(经股动脉vs经桡动脉)分析临床结局,倾向评分匹配人群包括2978例经股动脉和928例经桡动脉患者。

834例患者(16.9%)出现通路相关VC(主要VC,5.7%),并且172例患者(3.5%)的VC与次要通路相关(主要VC,1.3%)。经股动脉组次要通路相关性VC的发生率较高(VC,4.1% vs 0.9%,P<0.001;主要VC,1.6% vs 0%,P<0.001)。在倾向评分匹配人群中,经股动脉组次要通路相关性VC仍然较高(4.7%vs 0.9%,P<0.001;主要VC,1.8%vs 0%,P<0.001),严重/威胁生命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也较高。(1.0%vs 0%,P<0.001)。组间的30天卒中发生率(经股动脉:3.1%,经桡动脉:1.6%;P=0.043)、急性肾损伤(经股动脉:9.9%,经桡动脉:5.7%;P<0.001)和死亡率(经股动脉:4.0%,经桡动脉:2.4%,P=0.047)也观察到存在显著差异。

TAVR手术中使用经桡动脉通路作为次要通路可显著减少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并改善30天结局。将来需要随机研究来验证该结果。

原始出处:

Lucía Junquera. Comparison of Transfemoral Versus Transradial Secondary Access in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Cir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February 2020.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irc:Cardiovasc Inte:瓣膜-动脉阻抗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长期生活质量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一半的患者可见Zva升高,并预测长期QOL和EP不良。TAVR后1年,Zva升高的患病率为21%,但仍与QOL/EP不良相关。

Circulation:两种主要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长期预后对比!

当下,有两种相互竞争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技术可用。已有相关研究对这两种技术的相对性能进行了面对面的比较。但长期临床预后评估仍受到患者数量的限制,特别是最新一代的技术。本研究收纳了2014年-2018年在法国采用TAVR设备治疗的患者的信息,以分析TAVR的长期预后。共有31113位患者采用Sapien 3 BE或Evolut R自膨胀型TAVR治疗的患者。经基本特征匹配后,20918

Circulation:球囊扩张型和自扩张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优劣对比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随机研究对比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个体采用可膨胀球囊(BE)或自膨胀(SE)经导管心脏瓣膜(THVs)各自的结点效应。2013年1月-2015年12月,FRANCE-TAVI国家注册局共登记了12141位接受BE-THV(8038例)或SE-THV(4103)治疗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所有患者的长期死亡率状态均有记录(中位时间20个月)。接受BE-THV治疗的患者成功1:1

JACC:低风险TAVR患者冠脉通路和主动脉瓣再介入的可行性

在很多低风险患者中,TAVR对未来的冠脉通路和主动脉瓣再介入产生了挑战。

JACC:TAVR后的冠脉通路

相当大比例的患者在TAVR后难以接受冠脉介入治疗。

JACC:经导管ViV与重新进行外科AVR治疗生物瓣膜失效的比较

与RS相比,ViV TAVR与早期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以及生存率高相关,可能是治疗生物瓣膜失效的首选方法。